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4 道试题
1 . 对下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长江流域发展速度高于黄河流域B.畜牧业与农业区域分布界限明显
C.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经济中心D.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出现了分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南宋时,谚语云:“苏湖熟,天下足”。明朝时,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三府,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清朝时出现了“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的现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工商业发展推动了江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
B.清朝湖广地区已经成为了全国经济的重心
C.农产品商品化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D.外来作物的引进促进了湖广地区农业发展
4 . 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纪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政策B.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
C.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繁荣D.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2020-07-11更新 | 198次组卷 | 2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为宋代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表。这一变化
时间北方(%)南方(%)
北宋初年39.660.4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3862
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3763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35.964.1
13世纪初3169

A.有利于南方经济的不断发展B.促使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C.说明土地兼并问题严重D.反映人口的快速增长
2020-07-1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据统计,唐代290年间,录取进士约6658名,闽东北诸县仅5人;北宋167年间,录取正奏名进士19259名,闽东北约5O人;南宋开科49次,录取正奏名进士23198名,闽东北达422人。北宋占比已经是唐代的三倍半,南宋又是北宋的七倍。据此可推知南宋时期
A.社会各阶层热衷于科举考试B.闽东北的经济文化发展快速
C.理学已成为官方的正统哲学D.科举考试存在严重地域歧视
7 . 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中原自然环境的恶化B.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C.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D.海禁闭关的逐渐实施
8 . 南宋时期开始流行“天上天堂,地上苏杭”的谚语。地处江南的苏州、杭州两地,已成为当时人们最为向往的富庶繁盛的都会。江南一带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华夏九州之内经济最发达、文化最先进的区域。这与广大北方移民的参与密不可分。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南宋时北方经济相对落后
C.南宋时大量北方人南迁D.北民南迁推动南方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宋时期,各路均设转运使负责把地方财赋转运到中央。但江淮荆浙发运使不是一个普遍设置的官职,而是一个特别的职务,只管发运淮南、江南、荆湖与两浙六路的粮食到首都地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北宋时期
A.南方地区得到普遍开发B.长途贩运贸易高度发达
C.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D.区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10 . 据下图变化可知,当时(  )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A.南方经济实力有所增强B.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威胁
C.监察区已演变为行政区D.改变了山川形便的区划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