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至宋元时期北民的大量南迁,以及南方人口的自然增长,使该地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终致人满为患,于是出现了明初政府组织的移民潮。明太祖将江、浙、皖、精等地数十万人民移至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黄淮间地区,又把山西和山东东部地区的人民移往河北、河南和山东西部等地。同时,在长城一线设置了9个边镇,设立卫所、移民屯边,规模达千万之多,这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摘编自唐克周《中国古代移民问题初探》等

材料二   清军入关,东北人口大减,土地荒芜。顺治初年清政府“招徕流民”垦荒以开发东北,颁布《辽东招民开垦例》以减免税等政策鼓励移民。为了维持满洲固有的风俗以及保护满洲旗人的生计,1668年康熙皇帝下令永远停止在辽东招民授官,东北地区进入了封禁期。清政府甚至企图通过“清边”之策来阻止流民出关,但效果不甚理想。1861年东北地区部分开禁后,特别是日俄战争爆发后,东北地区的移民急剧增加。清政府在吉林、黑龙江两省都设立了招垦局,统一管理移民事务,因此关内北方各省的贫苦农民更加“蜂攒蚁聚”,聚族而居。光绪时东北完全开禁,闯关东的中原流民如洪水般涌入,使东北人口激增到1000余万。

——摘编自李艳男《清末民初东北关内移民与社会变迁浅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初移民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关内东北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魏晋士族封山占田,拥有大量土地和依附农民,推动了庄园经济的发展,在扶贫济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西晋灭亡,大量士族南迁,将大批书籍资料带到南方,其“优美之门风实基于学业之因袭。”由此可见,魏晋士族
A.是豪强地主阶级的典型代表B.一定程度上传承发展了中华文明
C.拥有着优越尊贵的社会地位D.构成了东晋政权稳定的主要威胁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秦、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也使更大面积的土地开发成为可能。土壤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单位粮食生产量较先秦时期也提高了3倍左右。黄河套区、河湟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粮食产区。

——摘编自王双怀《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

材料二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2022-03-05更新 | 477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魏晋时期,曹魏政权在北方开凿了淮阳渠、百尺渠、广漕渠等运河,东吴、西晋、东晋等政权也在南方开凿了运河。这些运河的开凿
A.加剧了南北对峙的局面B.推动了纳庸代役的赋税改革
C.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开发D.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晋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所指出的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B.自然条件优越
C.劳动力充足D.技术先进
6 . 《宋书.州郡志》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这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
A.北方人口锐减B.政权分立C.经济重心南移D.江南得到开发
7 . 后周世宗平定淮南后,立即疏浚运河。北宋每年通过运河输往汴京漕运米六百万石,有时甚至达八百万石。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A.北方大规模种植水稻B.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C.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8 . 下图是唐代天宝年间和北宋崇宁年间的人口分布图,该人口分布的变化


唐代天宝年间(742-756年)的人口分布


北宋崇宁年间(1102-106年)的户数分布


A.加重了南方的土地兼并B.说明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C.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D.表明南方人口已经超越北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如表是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据如表可知,在此期间
都名西汉末东汉中期
代郡(今河北、山西间)5677120123
太原(今属山西)16986330902
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359316528551
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461587404448
豫章(今属江西)67462406496
零陵(今湖南、广西间)21092212284
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
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
2021-06-08更新 | 11461次组卷 | 74卷引用: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西北士大夫遭靖康之难,多挈家寓武陵……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又据庄绰的《鸡肋篇》载:“建炎之后,江浙湖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南方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社会环境影响人口分布
2021-05-01更新 | 323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