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宋人庄季裕的《鸡肋编》记载:“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于是竞种春稼(春小麦),极目不减淮北。”这说明,江南地区
A.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B.农业种植结构因移民而改变
C.农业经济已经完全超越北方D.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已改变
2022-04-17更新 | 26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二)历史试题
2 . 《隋书》卷二四《食货志》记载“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这反映南北朝时期南方地区
A.钱币使用的数量小B.钱币使用的范围狭窄
C.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D.使用的货币种类混乱
3 . 《宋书》中记载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有
①北方人民大批南下   ②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传入
③稻麦复种制的普及   ④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 . 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平原曾修郑国渠、漕渠等水利工程,《史记》记载:“关中膏壤沃野千里”,然宋以来关中平原鲜有新修灌渠,原有灌渠也多荒废无用。该变化反映了
A.政治中心南移影响水利工程建设B.黄河流域灾害频发破坏性较大
C.经济格局的变动影响了区域发展D.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小农经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宋书》记载,刘宋时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表明当时
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B.南方商业更加发达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6 .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朝后期全国兴修水利工程80余处,其中南方有70余处,仅江南一道就有50余处,约占全国总数的60%。这说明
A.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南方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
C.北方水利设施比较完备D.朝廷忽视水利建设的均衡
2022-01-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江南地区政局相对安定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明显
8 . 司马迁《史记》中记载西汉时“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沈约的《宋书》中记载(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A.牛耕技术逐渐普及B.政府推行均田制度
C.采用火耕拓荒营田D.井渠技术广泛使用
2021-11-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西汉时期,《史记》江南地区的记载是:“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而到了南朝时,《宋书》对江南地区的记载是:“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民南迁带来技术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南方政局长期稳定
10 . 《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而《宋书》(南朝)却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曲辕犁在江南的推广B.江南经济的持续开发
C.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2021-10-3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过程性评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