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据此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韩愈“当今赋出於天下,江南居十九。”《送陆歙州诗序》,作于唐贞元十八年
杜牧“伏以江淮赋税,国用根本。”《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作于唐会昌五年(845

A.江南地区赋税十分沉重B.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文学史料可以直接使用D.文学作品是现实的反映
2021-09-1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唐代有时代、籍贯可考的诗人共1686人.其中北方诗人为949人,占56.3%:而南方为737人占43.7%.北方略占优势。宋代有时代和籍贯可考的诗人为5694人,其中北方为786人,占13.8%,而南方为4908人,占86.2%.南方占绝对优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经济发展带动文化兴盛B.时代更迭引领文风转变
C.地理差异凸显文化特质D.制度创新营造发展契机
3 . 《永嘉衣冠南渡诗》:“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诗中提到了西晋永嘉年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人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战乱频繁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经济重心南移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4 . “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秦朝的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广曲辕犁和筒车
B.曹魏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灌溉工具水排,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
C.唐朝前期,“市”“坊”的界限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D.宋朝以后,随着南方社会经济的日益发达,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人口南迁的情况。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
B.南方经济发达
C.南方统治者休养生息
D.南方交通便利
6 .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的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
A.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
B.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特点
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D.南北的语言融合比较好
7 . 唐朝诗人徐凝在《忆扬州》中写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唐朝扬州的繁荣。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扬州位于南北交通要冲B.江南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安史之乱使长安、洛阳满目荒凉
8 . 下列诗句中没有反映江南经济地位日益提高的是(   
A.东南四十三州地,尽取膏脂是此河B.天下之盛,扬为首
C.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010-09-15更新 | 6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河南省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