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新宫遗址是一处夏商时期聚落遗址。稳定同位素结果显示,该遗址人群的食性以粟为主,并且不同等级墓葬的墓主人之间饮食结构差异不大。材料反映出该时期北京地区(     
A.精耕细作农业发达B.区域间文化交流频繁
C.阶级差别日益严重D.农业生产占重要地位
2023-07-21更新 | 47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半坡遗址,发现了大量粟的遗存和炭化的菜籽,还出土了一批幼体猪骨;在河姆渡文化遗址,则发现有大量的稻谷遗存和家畜骨骸。由此推知,我国当时(       
A.南稻北粟种植格局初见端倪B.精耕细作生产方式形成
C.贫富分化社会现象较为突出D.先民日常食物十分丰富
2023-04-07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等5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70年代,云南省博物馆对滇西地区宾川白羊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中出土了数量较多的刃部开于“弓背”的半月形穿空石刀,出土了扁平形、椭圆形和梯形的石斧、石锛,发现了11座住房以及众多排列规则、分布密集的圆形窑穴,这些窖穴可能用于储藏粮食。据此判断,宾川白羊村遗址(       
A.体现了典型的定居农业生活方式B.生产工具的先进促使贫富差距扩大
C.原始农业发展水平领先中原地区D.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导致聚落形成
4 . 从陕西李家村的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和客省庄二期文化等遗址的发掘资料来看,当时先民们所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磨制石器,其种类有垦荒翻地用的石斧、石铲以及砍伐器等,有收割庄稼用的石刀、石镰,还有脱壳、去糠、磨粉用的粮食加工工具臼以及石磨盘和磨棒等。这些发现反映了(     
A.生产工具的发展滞后B.采猎文明的辉煌成就
C.原始农业的发展概况D.手工行业的精细分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下列有关中国原始农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始农业时期我国培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B.原始农业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铁制生产工具
C.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D.原始农业时期人们在生活中要经常迁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距今约1万年的湖南玉蟾岩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器、动物骨头残骸、栽培水稻的谷壳和陶器。在距今约9000年的西亚地区遗址中发现了大麦、小麦、驯养的绵羊和山羊的骨骼以及村落遗迹。据此可以推断
A.人类进入了商品经济发展时代B.这些地区的人们进入定居状态
C.这些地区最早出现了贫富分化D.社会分工扩大和早期国家出现
2021-04-02更新 | 428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周人自己的传说,其祖先后稷发展农业,后世忘了农业,在北方畜牧为生的几代,然后在公刘时代,他们才重新务农。这一段周折,伴随着周人由山西西南到河套地区再进入泾水流域,最后进入岐山的迁徙进程。据此可推知,周人
A.文明具有多元与兼容性B.农耕文明达到了较高水平
C.农业与畜牧业轮流交替D.是起源于北方的游牧部落
8 . 《诗经》中有“千耦其耘”“十千维耦”之类对大规模集体耕作状况的描述。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氏族公社之下的群居生活
B.农具简陋、生产技术落后
C.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的需要
D.人口高度膨胀工商业萧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世界农业发展进程经历了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主要阶段。其中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综合发展的结果。我国原始农业
A.由“刀耕火种”发展到铁器牛耕
B.为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奠定物质基础
C.采用育秧移栽方式种植水稻
D.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和城市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猎人居无定所的生活解放了人类的思想,而农业却把人变成土地的囚徒。”农业社会这种极为重视经验的本性,使得当时人们原本对古人的崇拜—祖先崇拜,变得更加无以复加了。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B.游牧文明比农业文明优越
C.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形成
D.宗法制的核心是崇拜祖先
2019-08-09更新 | 577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