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天津杨柳青年画《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载。“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
A.我国古代对牛等动物的崇拜
B.牛耕在西周时已经出现并推广
C.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重大影响
D.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
2 . 《礼记》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这似乎是最早有关“禁止屠牛”的文字记载,以后的历朝历代法律中都有“屠牛律”的存在。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了
A.社会进步理念先进
B.历代遵循传统礼制
C.法制完备保障全面
D.农耕经济发展需要
2019-11-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耒耜经》记载,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材料记载的耕作工具被称为
A.耦犁
B.耧车
C.曲辕犁
D.翻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是中国古代史上有关水利的一些记载。从记载内容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内容出处
“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史记河渠书》
“为民作均水约来,刻石立于国畔,以防纷争”《汉书召信臣传》
“凿渠引渭水,经大兴城北,东至于潼关,漕运四百余里,关内赖之。”《隋书郭衍传》
“凡水有灌溉者,水碾不得与争利,……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大唐六典》

A.封建王朝重视水利灌溉
B.历代政府充分利用水运
C.古代水利立法始于汉代
D.历代政府重视水利事业
5 . 《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
A.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
B.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
C.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
D.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
2019-04-11更新 | 459次组卷 | 35卷引用:山西省新绛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普通班)
6 .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漕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白渠
2019-04-05更新 | 149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起始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②“秋七月……初税田”
③“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226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1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高考模拟文综历史卷
8 .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B.青铜器的制造
C.水利工程的兴修D.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9 . 战国考古史记载,河北西家庄的赵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这个遗址出土的全部农具的65%;河北兴隆燕国冶铁遗址发现农具铁范28副51件;辽宁抚顺的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出土工具的85%。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铁农具推动农业发展
B.中原出现最早的铁农具
C.铁农具应用较为普遍
D.政府很重视推广铁农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表是我国从汉至隋江南稻作农业的相关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史料出处
“今水潦移于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史记平准书》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地理志》
“江西良田,旷废未久,火耕水耨,为功差易”《晋书地理志》
“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业”《隋书地理志》

A.农业生态破坏现象严重
B.江南农业耕作方式粗放
C.经济重心呈现南移趋势
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