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汉初,畜力比较缺乏,政府禁止杀牛和盗牛,规定凡是偷盗牛马者,将处以重刑。而到汉武帝时,“始开三边,徙民屯田,皆与犁牛”。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实施重农抑商的政策B.农业耕作技术不断革新
C.生产逐渐恢复并发展D.食物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 . 下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农牧界线的变化反映了(     
A.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B.政府边疆政策的施行
C.两种文明之间的交融D.农业生产方式的推广
2023-02-0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中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耕作工具与耕作技术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如发明了畜力牵引的铁齿耙、使用绳索软套、发明短辕的蔚犁以及耕耙耱技术。对此,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生存压力倒逼技术革新B.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
C.受江南先进技术的启发D.良好政治环境的推动
4 . 《汉书·食货志》记载,“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赵过推广的这种耕作方法(     
A.满足了军事斗争需要B.适应了南方农田耕作
C.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D.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2022-05-24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内容出处
赵过“用耦犁,二牛三人”《汉书·食货志》
一农夫,驱赶二牛力耕,一妇人举锄耘田江苏徐州出土的东汉画像石
王景迁庐江太守,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耕犁。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后汉书·循吏传》

A.集体劳作方式盛行B.铁犁牛耕技术相当完善
C.农业生产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生产方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代的江南东路包括今天江苏的西南部、安徽的南部和浙江、江西的一隅。圩田(如下图所示)就是在这一带靠近江边或低洼地中建成的,周围有堰,让河水穿流其中,可调节水流大小。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朗B.地域特色影响农耕文化
C.宋代政府重视水利建设D.水利工程保障经济发展
7 . 下图为四川宜宾出土的汉代“陂(bēi)塘稻田”模型图,一边为陂塘,一边为稻田,中间安装闸门,装有提升装置可以控制水量,陂塘面积与农田面积的比一般为1:4。汉代这种陂田模式
A.得益于大规模水利建设的开展B.反映当时较高的农业生产水平
C.突破了南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D.大大提高了南方的水稻亩产量
2022-02-12更新 | 33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六校联合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筒车出现前,我国利用水力推动机械运转的技术日趋成熟。筒车立轮的设计显然受魏晋南北朝以来水碓、水碾磨的影响。筒车的挹水筒利用了竹材的中空特性,而我国南方很早就有利用竹材作提水桶、饭盒的传统。由此可知,筒车的出现
A.摆脱了自然环境的限制B.促进了南北方技术的交流
C.推动农业耕作方式革新D.得益于生产生活经验积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是山东某处景点的石刻画《孔子周游列国图》。石刻画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对此画包含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石刻画再现了春秋时期风貌B.这幅石刻画创作于战国时期
C.石刻画再现了耦犁耕作场面D.此石刻画雕刻于唐代或以后
2021-12-23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中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出土于江苏徐州睢宁的东汉“牛耕图”画像石(局部)。画面中心为一农夫,左手扬鞭,右手扶犁,正在驱牛犁地,他身后是一少年提着篮子正在播种。画面的上方一年轻妇女弯腰挥锄劳作,一老婆婆挑担送饭到田头。旁边有一辆装着东西的双轮车,车上还有三只小鸟,车旁卧着一条小狗,左上角还有一头小牛犊在田边奔跑。



从图文材料中提取三个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所提取信息有效,表述成文,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1-12-01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