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9 道试题
1 .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2021-10-07更新 | 205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1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卷
2 . 铁犁牛耕这种耕作方式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宋元时期
3 . 有古诗云:“山田久欲坼,秋至尚求雨。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材料中的“车”是指
A.B.
C.D.
2021-09-0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麦原产于西亚。中国关于麦类作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发现于商代甲骨文,其中还有专门围绕麦类作物种植和收获举行的祭祀活动。《周礼.天宫·疾医》:“(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史料表明,至少在春秋时代,位于北方的东周、晋、鲁、郑、陈等都有了小麦的种植,并出现了以小麦制作酒母的酿酒工艺。汉代小麦在人们主粮中的地位普遍提高,是中国北方农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摘自田成方、周立刚《古代中国北方粮食种植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


(说明:140/343和155/337中的140、155指北方亩产量,343、337指南方亩产量。)

——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麦类作物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并简析造成明清粮食产量状况的原因。
5 . 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农业生产自开荒到收获,都有相应的一套铁农具。开荒时砍伐林木,有斧;垦地掘土,有锸、耒、镢;中耕除草,有锄、铲、耙;收获则有镰。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铁犁牛耕技术已经相当成熟B.南方的冶铁水平领先于北方
C.家庭成为农业生产基本单位D.楚国已掌握先进的农耕技术
2021-07-0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汉代
A.犁耕技术不断提高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出现
C.铁制生产工具推广D.铁犁牛耕普及全国
2021-06-2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仪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
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
2021-06-09更新 | 1299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南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备考金卷B卷)
9 . 在唐代以前,南方一直处于"水耕火耨"的粗放经营阶段,即以火烧草,不用牛耕;直播水稻,不用插秧,不追施肥料;以水淹草,不用中耕进行田间管理。到隋唐时,随着水田农具的完备,水稻移植技术、中耕技术的应用,每亩稻田人工总投入量显著增加。这一变化
A.推动了耕作方式的定型B.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反映了政府对农业的重视D.增加了国家的生产性投入
10 . 汉武帝时,白渠建成,民得其饶,歌之日:“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黄河支流)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这表明当时
A.大规模治理黄河水患B.兴修水利以发展农业
C.开凿运河向京师运粮D.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
2021-05-20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临考押题密卷)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