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2020-07-08更新 | 13311次组卷 | 119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基础过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载:“北方村落之间,多结为锄社。以十家为率,先锄一家之田,本家供其饮食,其余次之,旬日之间,各家田皆锄治。……间有病患之家,共力助之,故苗无荒秽,岁皆丰熟。” 这一现象
A.推动大土地所有制发展B.萌发了早期的土地公有
C.消除了农村的贫富分化D.有助于稳定自耕农经济
3 . 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
A.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受到当时土地政策的影响
2020-06-18更新 | 1040次组卷 | 22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能力提升)
4 . 下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A闭关锁国清朝禁止外商来华贸易,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重农抑商自战国以来的一种经济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是政府鼓励和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百姓从事商业活动
C朝贡贸易自秦以来中外贸易的唯一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外国朝贡与中外贸易相伴进行,中国人大量输出商品换取巨额税
D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汉代走向成熟
A.AB.BC.CD.D
2020-06-05更新 | 66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020-05-22更新 | 542次组卷 | 52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题2
6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人们已认识到水与土是农业的基础,“食之所生,水与土也”。宋国的农业灌溉条件也比较优越,宋境内有睢水、获水、扳水等水流,当时人们在睢水筑起堤防,旱时便可决水灌田。这些水流不仅利于宋境的农田灌溉,也使水上交通得以便利。

——摘编自新民《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经济》

材料二   “西门豹引漳水灌邺,以富魏之河内”“(水工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渠就用注填瘀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古代容量单位)。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河渠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说明战国时期水利工程修建的主要意义。
7 .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2020-03-07更新 | 639次组卷 | 64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历史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特点 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农业并非从单一中心起源而向周国地区辐射的。例如,以前人们认为长江流域农业是由黄河流域传播过去的,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否定了这种观点,证明长江流域或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农业文明的摇篮。战国至秦汉,铁农具和牛耕先后在黄河流域普及,导致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北方形成耕耙耮压锄相结合的抗旱保墒耕作技术体系。宋代,宋高宗曾下诏:“京西、淮南贩买牛耕,与免税三年。”明清时期,引进外来的经济物种,为了提高作物和禽畜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人们十分重视品种的选育、保纯和种子的保藏处理,并甚于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农作物之间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关系,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于安娜《中国古代农业的渊源和特点》

材料二 中世纪晚期是英国农耕制度发生重要变化时期。12世纪时,英国引进“三圃制”,即将土地分为三部分,1/3休耕,1/3秋天播种小麦转年夏初收获,还有1/3在暮春播种燕麦、大麦或豆类,秋季收获;耕地以三年为期轮作。13世纪以后,畜牧业在农民经济中的作用日趋突出。14—15世纪,特别是黑死病爆发以后,由于英国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资源充裕,农奴制逐渐解体,庄园组织名存实亡,农民获得土地的条件变得相对有利。在新的耕作制度得到广泛推广的同时,中世纪晚期先进的生产工具一重犁代替了传统的轻犁在英国普遍使用,而作为效率较高的挽畜,马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农耕生产之中,马具备耕作速度更快,劳动时间更长的优势。中世纪晚期,英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全面提升,创造出了更多的社会财富,促进了英国社会经济的繁荣。

——摘编自郭华刘伟《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村经济状况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晚期英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及中世纪晚期英国农业的发展对今天中国振兴乡村经济的启示。
2020-03-02更新 | 264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检测题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出土的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种类及比例。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A.小农经济日益壮大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C.铁制农具古据主导D.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10 . 西汉时期,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11次之多。这表明
A.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B.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仍
C.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D.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