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考古发现统计,至今已发现的东汉牛耕图遗迹有60多处,分布于许多地区,北到辽宁、内蒙古,西到新疆、甘肃,南到四川、贵州、广东、福建,东到山东、江苏等地。这说明当时( )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经成熟B.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持平
C.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逐渐推广D.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得到了抑制
2022-01-22更新 | 135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诗经·载芟》描述当时的生产状况:载芟载柞(除草砍树),其耕泽泽;千耦其耕,徂隰徂畛。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千耦其耘”的生产盛况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取代。据此可知
A.男耕女织方式效率高于千耦其耘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基础形成
C.生产工具革新推动生产方式转变D.春秋战国时期集体耕种方式消亡
3 .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争之世,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A.铁农具广泛使用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诸侯争霸战争D.“初税亩”的出现与推广
4 . 中国古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
2021-08-21更新 | 88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3-2014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画像石题材丰富,其中牛耕图占有较大的比例。目前出土的西汉牛耕图画像石具体区域如下表,据表可知
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平陆枣园
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

A.牛耕技术已在全国普及B.牛耕图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C.汉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D.出土文物不一定能佐证真实历史
2021-07-30更新 | 152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围剿公田”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土地制度的瓦解,《吕氏春秋》曾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据此判断“围剿公田”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铁农具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争夺土地的斗争
2021-06-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
C.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有所提高D.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注重发展生产
8 .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龙首渠
9 . 元代王祯在《农书》中记载了前代某工具:竖轮之傍架一立轴,立轴上有上下大小两个卧轮,上面卧轮轮齿与竖轮轮齿咬接。水流冲击下面的小卧轮转动,上面的卧轮随转,带动竖轮,从而刮水上岸。文中描述的工具是( )
A.水排B.水转翻车C.戽斗D.风力水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牛拉犁是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和核分裂反应堆的先驱。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
A.犁是古代人们最早的科技发明B.人类开始掌握征服自然的力量
C.犁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D.人类首次能利用自身以外的力量作动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