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
A.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
B.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
2 . 大地回春,农事初始,正是田间地头春耕忙。这样的场景在千年以前的敦煌壁画中早有写照。如图中壁画分别来自敦煌莫高窟445和23号窟,据考证均作于盛唐时期。图一所示农具在敦煌壁画中只此一幅,其余多为图二的样式。对这一现象,推断较为合理的是

图一 曲辕犁                            图二 长直辕犁
A.当地基本完成了先进农业工具的革新
B.西夏的兴起导致西北农业大幅度衰退
C.曲辕犁不适合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环境
D.政府开始在西北地区大力推行均田制
2021-01-3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列图片是江苏地区泗洪(左)和睢宁(右)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从中可以得出的是
A.两副拓片中耦犁均有一人牵牛一人扶犁
B.东汉时期牛耕已经普及到江苏地区
C.江苏地区已经出现较轻便的一牛挽犁
D.农耕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农产品亩产量
4 . 水利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下列选项中属于战国时期在关中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B.“井渠”C.都江堰D.灵渠
2022-07-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
2019-01-30更新 | 182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下图是汉代画像砖中的牛耕图。研究者发现,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结合所学,指出下列各项中与之相关的是

①土地私有促进耕作技术发展   ②技术进步推动耕作方式革新
③挽犁便于牛耕的普及和山地的开垦 ④汉代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农业发展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2021-02-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东汉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上》记载:“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据此可知,耦犁
A.开始于东汉时期B.提高了农业的产量
C.便于山地的开垦D.可以控制耕土深浅
9 . 汉有民谣曰:“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观察下图(局部),该民谣所述的工程位于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10 .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的进步和水利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下列有关古代农耕技术和水利建设说法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南方普遍采用铁犁牛耕技术
B.战国时期修建沟通漓水和湘水的灵渠
C.西汉时期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灌溉法
D.东汉时期出现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2021-10-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