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如表是根据考古资料统计的汉朝出土铁农具种类及比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农具类别农具种类所占比例
初耕农具铁犁、钟冠、土61%
中耕农具铁锄、铁铲、铁杪7%
播种农具耧车、犁钟22%
收获农具铁镰10%
A.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B.精耕细作技术取得突破
C.官私手工冶铁业很发达D.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代长江沿岸巫山一带,“刀耕火种裁自给”,万州“村民刀耕火种”,夔州则由于“耕山灰作土,散火满山卜龟雨”。这说明当地
A.人地矛盾十分突出B.粗放型农耕模式瓦解
C.多种经营方式并存D.农业经营方式较原始
3 . 有学生整理出秦统一前后兴建的若干重要工程。下列秦兴建的重要工程与图中位置形成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甲:直道 乙:五尺道 丙:灵渠 丁:都江堰
A.甲—①B.乙—②C.丙—③D.丁—④
2021-09-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汉有民谣曰:“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观察下图(局部),该民谣所述的工程位于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渠约长120公里,其走向大致与渭水平行,在渭水之北,它自咸阳之北往东北伸向黄河支流洛水。…据说是为了诱使秦将其物质和精力耗费在建造一条灌溉河渠上。¨此渠位于
A.①B.②C.③D.④
2020-03-31更新 | 278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8 . 《战国策》载,秦赵临战,平原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不可与战”。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发端于秦国
B.牛耕在战国时期普遍使用
C.赵国推崇墨家非攻理念
D.先进生产力促进国力强盛
9 .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018-06-09更新 | 10714次组卷 | 9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水利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下列选项中属于汉代关中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有
①郑国渠
②“井渠”
③都江堰
④白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