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汉代设置“河堤谒者”,代表中央专司治河。东汉河堤谒者王景治河后至唐末,未发生较大规模的河患,有“八百年安流”之说。河堤谒者的设置(     
A.开创了古代治水官设置的先河B.遏止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治理矛盾D.体现了集权体制下的有效调度
2023-03-07更新 | 29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南宋诗人范成大诗云:“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经济重心的南移B.传统经济结构的突破
C.百姓生活的富足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2022-10-29更新 | 398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近年来,湖北西部地区发掘出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铁器情况如表所示。据此推论正确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湖北西部地区(     
年代地点器物
春秋时期湖北秭归柳林溪遗址两件铁锸
战国时期湖北宜昌朱其沱遗址一件铁镭
战国时期湖北宜昌朱家台遗址一批铁器,主要为农具
春秋时期湖北宜昌上磨垴遗址一批铁器,有镭、锋、刀等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秭归张家坪遗址二十余件铁器,有锸、斧、锋等
A.大土地所有制瓦解B.冶铁技术居全国领先地位
C.生产方式经历变革D.私营冶铸业获得快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为春秋晚期的牺尊,出土于山西省浑源县,作牛形,牛腹中空,集盛酒、温酒为一体,牛鼻穿有一环。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它体现了贵族的奢靡生活B.当时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C.当地的牛耕技术广泛应用D.牲畜驯化影响了政治生活
2022-05-12更新 | 302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农作图生动地反映了敦煌地区各个时期的农业生产场景。下图为壁画中唯一的唐朝曲辕犁耕作图,其他壁画中出现的都是直辕犁,也没有安装犁壁。据此可知,该地区
A.地理环境影响了农业生产B.畜牧业经济占据了优势地位
C.生产力发展水平趋向衰退D.生产方式深受江南地区影响
6 . 如表为出土的秦汉时期铁农具种类及比例。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农具类别初耕农具播种农具中耕农具收获农具
农具种类铁犁、铁锸、铁钁、铁斧耧铧铁铲、铁锄铁镰
所占比例61%7%22%10%
A.农业经济采用个体生产B.铁农具使用范围的扩大
C.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特征D.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提高
7 .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西汉赵过“始教民牛耕”。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下列史实可用于质疑该观点的是
A.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遗存中发现了家养黄牛的骨骼
B.《尚书·酒诰》曰:“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C.春秋时期出现若干与牛耕相关的人名,如“冉耕,字伯牛”
D.“牛郎织女”的神话可能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形成
8 .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2021-10-07更新 | 205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5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三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是新中国出土的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统计情况。表中信息佐证了秦汉时期
功能类型出土的比例出土较多的地区
初耕工具铁锸、铁犁、铁斧61%山西、山东
播种工具耧铧7%河南
中耕工具铁铲、铁锄22%河南
收获工具铁镰10%河南
A.中国冶铁水平领先世界B.黄河流域农耕工具完备
C.铁犁牛耕技术相当成熟D.播种工具生产效率低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汉代画像石是研究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史料。下图中画像石的场景反映出汉代

牛耕画像石

农人锄草画像石

A.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传统犁耕技术基本定型D.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