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
B.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
C.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
D.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19-05-08更新 | 1269次组卷 | 3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A.铁器使用
B.筒车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
D.水排的使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代《氾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
A.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
B.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C.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
D.生产资料投入增多
4 .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需要大量劳力
B.适时增加肥力
C.善于积累经验
D.提倡精耕细作
2019-04-16更新 | 561次组卷 | 57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2019-01-30更新 | 367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1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2019-01-30更新 | 3107次组卷 | 49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019-01-30更新 | 4979次组卷 | 93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唐后期,南方兴建的水利工程数量超过北方,有些水利工程的规模也很大,如练塘、孟渎、仲夏堰等都能灌溉成千上万顷田地以至几个县。而且南方各地开垦了许多湖田、渚田、山田,这使水域、山区的土地也得到利用。这表明
A.当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南方呈现可持续发展状态
C.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人口增加使人地矛盾尖锐
9 .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程
A.都江堰B.郑国渠C.漕渠D.灵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