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9 道试题
1 . 宋应星(1587—?),通过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该书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下图为该书的一幅插图,该图可用于研究当时(       
A.畜牧业发展情况B.农业灌溉工具的进步
C.铁犁牛耕的普及D.水排对生产力的推动
2023-07-0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为甘肃省高台县博物馆藏魏晋时期二牛耕地图壁画砖,左侧绘二牛驾直辕犁,一男子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后面一树上栖鸟,画面上方有二飞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说明当时牛耕生产技术的普遍性B.反映当时农业达到精耕细作的地步
C.佐证了魏晋时期人民的生活富足D.农业技术推广巩固了国家一统局面
2023-05-14更新 | 26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铁器、牛耕逐步推广,大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出现,黄河流域旱地农业全方位发展;隋唐宋元伴随着南方大规模开发,一年两熟的复种初步发展,南方水田技术逐渐臻于成熟。以上反映中国传统农业显著特点为(     
A.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B.强调发挥农民积极性
C.多种经营方式的兴盛D.精耕细作的不断发展
2023-05-1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据《宋会要》记载,南宋绍兴年间,“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西路庐州,今合肥),开垦荒闲田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这一记载反映出当地(     
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D.土地兼并现象十分普遍
2023-05-12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山东地区出土两汉时期铁农具的地点众多,铸造铁器的范具也多有发现。 《汉书・地理志》载,西汉实行“笼盐铁”以后,在全国设立 49 处铁官,而山东地区就有 12 处。 据此可知,西汉时的山东地区(     
A.小农经济兴起B.冶铁技术先进C.统治基础强化D.铁矿资源丰富
2023-04-2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历来重视水利工程与灌溉事业的发展。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国修建了都江堰B.东汉修建了龙首渠
C.三国时革新了翻车D.唐朝时出现了筒车
2023-03-22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代正德年间《姑苏志》中记载当地“农既专力,其用心自精,占测气候,详密多验。由元旦至于岁暮,凡风云肠雨之变,潦旱丰歉之兆,趋避弛张之宜,咸有口诀韵语,汇类极繁”。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农业生产注重了精耕细作B.理学观念渗透到生产实践
C.农学发展有一定神秘色彩D.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汉《氾胜之书》记载:“凡区种麦,令相去二寸,一行一沟容五十二株,一亩凡四万五千五百五十株,麦上土令厚二寸”“凡区种大豆,令相去一尺二寸,一沟容九株,一亩凡六千四百八十株”等。这体现了(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农民生产积极性日益提高
C.麦豆复种制开始形成D.传统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2023-03-08更新 | 458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秦律记载,秦朝百姓可按一定程序向官府借用官营作坊生产的铁农具,用后按时归还。如农具正常破损只需“为用书,受勿责”,即书面说明情况而无需赔偿。上述做法(     
A.体现以民为本思想B.促进了官营手工业发展
C.推动铁犁牛耕普及D.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2023-03-0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