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谈到“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中国人的饮食开发出不少美味佳肴,可是其中最为丰富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淀粉)、纤维质与素食的蛋白质。”
材料二《剑桥古代史》中描述到:雅典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雅典的粮食产量只能满足城邦1/4的消费量,更多的粮食需要用橄榄油、葡萄酒的土特产品与外部交换。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和希腊城邦雅典饮食特点的异同。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外饮食特点差异产生的原因。
2017-05-1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屯垦戍边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发出《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强调为医治战争创伤,从事经济、文化和国防的建设工作,人民解放军除担任保卫国防、巩固治安的任务以外,应负担一部分生产任务,使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1950年春,新疆军区组织边疆部队在天山南北驻地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自50年代开始,除各地驻军开垦荒地、兴办农场外,先后组织大批人民解放军转业官兵和支援边疆建设青年参加大规模的垦荒,建立国营农场,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修筑道路和桥梁,发展交通和电信,建立新型的村镇和居民点。

——摘编自《新疆屯垦戍边史》

材料二西汉在新疆的屯田,由戊巳校尉、驻军校尉、屯长分组管理,屯军2万多人,屯垦约50万亩。之后,东汉、曹魏、西晋、隋朝等都组织了屯垦戍边活动。唐朝在新疆的屯田,由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统一管理,都护府下属军镇屯田,屯田以军屯为主,全疆屯军5万人,屯田50万亩。

元朝在新疆的屯田,军屯设宣慰司、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分级管理,民屯设总管府或营田司、提领所分级管理。有屯军2万多人,屯民3.7万户,垦地100多万亩。

清朝时,从内地派遣大批军民到新疆屯田,建立了26个垦区。1840年,新疆各种屯田共有屯丁11万多人,男女总人口近50万人,屯地近300万亩。到1911年,新疆人口达到216.2万多人,耕地增到1055.47万亩。伊犁将军是新疆最高的军政长官,兼管全疆各种屯田事务。其下分设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掌管各地军政事务,兼管各地屯田事务。各地兵屯,由同级军官兼管。各地旗屯,由其军官兼管。各地民屯,由陕甘总督及下属各级行政官员兼管。各地回屯(回民屯田),由当地伯克(头人)兼管。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与古代屯垦戍边活动的不同点。

(2)依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屯垦戍边过程的特点。

(3)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屯垦戍边的重大意义。

2017-05-1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三仿真(一)文综-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技术开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曲辕犁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牛耕技术发生的变化。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牛耕大量退出的原因。

材料二:在18、19世纪,欧美农业飞速发展。在美国,由于农场规模巨大和缺乏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城市化相关的人口爆炸需要日益增多的食品,于是人们便进行集约耕作,甚至扩大耕种面积。这些变化往往来自荷兰或英国,田野上可以看见新的农业机器,出现了蒸汽脱粒机。在英国,传统农民已经消失,土地大量由农业工人耕种,1850年左右,将农民系于土地之上并迫使他们耕种土地的封建制在西欧已基本上消失……由于农业产量的提高和运输业的发展,欧洲人口的食物得到改善,周期性缺粮情况越来越少。农业变革使工业化更充满活力,农业的盈余创造了资本,资本再次投入运输业与工业,促进了新技术在欧洲的传播。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8至19世纪欧洲发生“农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2017-05-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商周时代的国家,我们常称为宗法制国家。它是家族的扩大,是血缘关系的政治化。或反过来说也一样,是政治关系的血缘化。这种国家统一的体制起源于家族之间的征服战争。获胜的家族便成为土地和土地上人民的主人。天子是获胜家族的宗主,所以是被征服土地的所有者或占有者,同时也是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在希腊城邦初期,国王及其家族虽然有尊显的地位,但却没有成为城邦的唯一主人。部落内部平等和公有观念普遍延续下来,城邦属于全邦各部落人民,而不是某个家族。每个家族的代表即家长在城邦形成后都享有政治权利,具有公民身份,代表自己的家族参与城邦管理。

——摘编自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

解读材料,提取一条有关“天子与人民关系”的信息,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原因。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统万城)。赫连勃勃曾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人口统计略表

时间户数口数
1167358365
唐中期1263563175
北宋初期21386106930

——摘编自《隋书》《旧唐书》《太平换寰宇记》等

材料三19世纪中后期,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疾病的流行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一方面是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要求改善自己的生存现状和生活环境,因此,环境问题引发成为了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一批社会热心人士开始在民间展开各种调查,呼吁政府特别是议会进行干预,解决环境污染和疾病流行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议会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调查,并在了解和掌握了大量材料与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英国通过近100年左右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又恢复了过去的田园风光,过去污染最为严重的泰晤士河也变得水静河清,伦敦也彻底摘掉了“雾都”的帽子,重现蓝天白云,成为环境治理成功的典型。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统万城自建城至北宋末年发展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导致材料一中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英国出现严重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推动英国环境污染治理的有利因素。

2017-04-1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丰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氤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自然经济的特征。并指出自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

材料三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农业),而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王之利(商业)百倍”……周国人(东周)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国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与了秦国政权的争夺。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

禁百官置邸贩鬻。

——《新唐书·德宗记》

材料四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南宋初年,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真切地反映了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册》

请回答:

(3)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并指出汉高祖对商人实行什么政策?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三中,唐德宗为什么要禁止百官经商?对唐朝经济繁荣有什么影响?

(5)材料四中所说的“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有哪些具体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2017-04-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7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曲辕犁的使用表明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017-04-1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溉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三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回答问题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2017-04-14更新 | 50次组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溉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三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回答问题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县。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通典》卷加《漕运》

材料二(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阔四十步,通龙舟……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宫。草顿。

——《大业杂记》

材料三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隋书》卷68《阎毗传》;

材料四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请完成:

(1)隋朝开凿大运河馀了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外,还有其他目的,根据材料一、二、三加以概括。

(2)大运河开通后,后人对此褒贬不一。根据材料四归纳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2017-04-0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下学期周考(2.19)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