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
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
2021-06-09更新 | 1302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广雅中学2021-2022学高一年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墓葬的3世纪壁画,描绘了耕地、播种、耙地的劳动情景。据此可知当时
A.牛耕技术在全国普及B.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曲辕犁进一步完善
3 . 麦子原产于中东地区,据文献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麦类作物已由黄河中下游地区向淮河以南、长江流域推广。《晋书》多次记农“无麦禾,天下大饥”。由此可知
A.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B.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融
C.种植技术已推广至各地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1-06-02更新 | 43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在唐代以前,南方一直处于"水耕火耨"的粗放经营阶段,即以火烧草,不用牛耕;直播水稻,不用插秧,不追施肥料;以水淹草,不用中耕进行田间管理。到隋唐时,随着水田农具的完备,水稻移植技术、中耕技术的应用,每亩稻田人工总投入量显著增加。这一变化
A.推动了耕作方式的定型B.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反映了政府对农业的重视D.增加了国家的生产性投入
5 . 《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西周B.西汉C.秦朝D.春秋战国
6 . 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按月记录了当时的农事活动。表1整理自该书。
一月祭祖、上椒酒于家长、祈丰年、命成童以上习《五经》、命女红织布、种春麦、瓜果等、酿酒作酱、伐竹木。
二月祭太社、习射以备不虞、命缝人浣冬衣、种药制药、卖粮食、收薪炭。
三月令蚕妾治蚕室;蚕毕生,乃同妇子,以勤其事,无或务他,以乱本业,有不顺命,罚之无疑;种稻、豆、麻等;赈济族人;缮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之寇。

表1
由表1可推知,该书集中反映了东汉
A.小农经济的生产状况B.大地主田庄经济形态
C.土地公有制发展情况D.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7 . 西汉政府在长安附近组织开掘漕渠,方便了长安附近的运输,还可以灌溉田地一万余顷;在关中地区修建了白渠、灵轵渠等工程,白渠灌溉得力,受益田地年年丰收。其旨在
A.继续推行黄老之学B.维护京畿地区的稳定
C.落实重农抑商政策D.促进儒家思想的发展
2021-04-22更新 | 53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到目前为止,在西汉一些皇帝及王侯墓出土了不少铁农具,出土的各式铁农具如下表所示。
西汉皇帝及王侯墓出土的铁农具简表
墓葬出土铁农具
汉景帝阳陵直口镭、桦冠等
汉宣帝陵镰刀、直口镭、铲、犁桦
永城西汉梁王陵园凹口镭、镰刀、镢、镭等
临淄西汉齐王陵园竖䂬镢、凹口镭、六角锄等

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A.铸铁业由政府垄断经营B.冶铁技术已走向成熟
C.小农经济得到继续发展D.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为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兴修的重要的水利工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魏国的西门渠和楚国的芍陂。这些水利工程的兴修
A.缘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推动了各地联系的加强
C.促使经济重心日益南移D.影响了各国的兼并战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大型动物之一,下表为古代中国有关牛的部分记述,据此,可以推知
记述出处
凡祭……天子以栖牛(色纯的全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经简单挑选的牛),士以羊、豕《周礼·曲礼》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谆(chun,大牛)《诗经·小雅·无羊》
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淮南子·说山》
官私马牛,为用处重,牛为耕稼之……故杀者徒—年半《唐律疏议》

A.牛是度量社会财富的主要依据B.牛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C.耕牛的私人所有权受严格限制D.牛的重要性随农业发展而提高
2021-03-17更新 | 530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新桥中学2022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