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翻车
2022-11-21更新 | 274次组卷 | 47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考古发现统计,至今已发现的东汉牛耕图遗迹有60多处,分布于许多地区,北到辽宁、内蒙古,西到新疆、甘肃,南到四川、贵州、广东、福建,东到山东、江苏等地。这说明当时( )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经成熟B.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持平
C.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逐渐推广D.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得到了抑制
2022-01-22更新 | 135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个体家庭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该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是(     
A.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B.大量开垦荒田
C.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D.休养生息政策
2022-01-0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耕、耙、耱等耕作技术,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从而在地面上形成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作用。耕耙耱技术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经营单一B.分工简单C.精耕细作D.自给自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B.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C.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2021-12-0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6 .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诗经·载芟》描述当时的生产状况:载芟载柞(除草砍树),其耕泽泽;千耦其耕,徂隰徂畛。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千耦其耘”的生产盛况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取代。据此可知
A.男耕女织方式效率高于千耦其耘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基础形成
C.生产工具革新推动生产方式转变D.春秋战国时期集体耕种方式消亡
8 .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争之世,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A.铁农具广泛使用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诸侯争霸战争D.“初税亩”的出现与推广
9 . 《战国策》记述秦晋之地农业繁荣,考古工作者在属于这一地区的河南辉县魏墓、河北武安赵城遗址、山西侯马及陕西蓝田等地都发现有呈“V”型的犁铧,并在齐燕所在的山东临淄齐故城遗址和薛城遗址、河北易县燕下也发现了同样的犁铧。这说明
A.铁犁牛耕技术推广到了全国B.犁耕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
C.牛耕最早出现在晋国和秦国D.《战国策》记载都是事实
10 . 春秋时期,休耕制仍是主要的耕作制度,土地耕作按2年或3年轮种1次。到了战国时期,在同一块土地上,多年耕作、年年耕作的做法大面积推广开来,粮食产量成倍增长。这一变化说明
A.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B.农民劳动负担加重
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D.缓解了人地矛盾的形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