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名校
1 . 下图是汉朝时期一些画像砖中呈现的或与农业有关的耕作现象。这些技术的出现
A.促进了西汉初期经济的恢复B.表明汉朝精耕细作技术南移
C.彻底解决了劳动力不足问题D.有助于汉朝社会经济的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为甘肃嘉峪关一号墓出土的曹魏时期砖壁画——牛耕图。画中,二牛抬杠在前,一农夫扶犁耕作,随后是一位妇女播种,最后是二牛拉耕摩田。此图可用来说明当时
A.铁犁牛耕的推广B.土地私有的确立
C.集体劳作的破产D.精耕细作的应用
3 . 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2021-03-10更新 | 242次组卷 | 33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陆续建成。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
5 . 秦汉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分布以关中地区为中心,由黄河或其支流引水灌纸的有郑国聚、六辅渠、白果、龙首渠等。它们的维修或营建,使“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 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表明,此时
A.农田水利技术不断创新B.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
C.区域经济结构加快调整D.农业经济地位得到强化
6 . 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2021-01-22更新 | 299次组卷 | 26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如图,关于犁耕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发明B.操作灵活,便于控制耕地深浅
C.中国古代传统犁耕基本定型D.古代犁耕技术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西汉农书《氾胜之书》指出:“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即是要及时耕作,改良土壤,重视肥料和保墒灌溉,及早中耕,及时收获。由此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
9 . 下图所示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2020-12-10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10 . 郑国渠引泾水东注洛水,不仅解决了关中地区的干旱问题,而且改良了土壤。这表明
A.西周时期小农经济已经出现B.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发展
C.郑国的水利灌溉发展较好D.农业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