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孔子有两个学生的字号带有“牛”字,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牛耕的出现B.铁器的产生C.耦犁的推广D.曲辕犁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汉画像石题材丰富,其中牛耕图占有较大的比例。目前出土的西汉牛耕图画像石具体区域如下表,据表可知
A.牛耕技术已在全国普及B.牛耕图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C.汉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D.出土文物不一定能佐证真实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耕区扩展图

中国历史上经济区一般区分为内地农耕和边疆游牧、渔猎两种类型,这个结构基本稳定,但唐宋时期有较大变化。清代西北、东北等区域的农业也发展起来;以江南为主的东南沿海地区,在农业生产、人口数量、商品经济、新生产方式、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方面明显大于其他地区,但这也恶化了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形势。

——摘编自邹逸麟《我国古代经济区的划分原则及其意义》

材料二   中世纪的英国经济以农业、畜牧业为主。16世纪前后,地区分化增强:东南部得益于伦敦的政治特权,有发达的农业、商业;西南和中部以毛纺织业为主;北部明显落后,但有初步的棉纺织业、冶铸业、煤炭业。19世纪,建立在地区分工之上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西北部最发达,以工业为主;东南部以伦敦的金融业为中心,为工业提供资本,其它地区逐渐衰落。

——摘编自钱乘旦总主编《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时期经济区域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英国经济区域发展的变化及其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经济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西汉农书《氾胜之书》指出:“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即是要及时耕作,改良土壤,重视肥料和保墒灌溉,及早中耕,及时收获。由此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统计,从汉朝到清朝耕地总面积增长仅不到65%,人口总量却增长数倍,人均耕地面积从14亩减到2亩左右。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重农抑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B.土地兼并导致了农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
C.精耕细作的农业支撑了传统社会的发展D.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严重阻碍社会转型
2020-11-14更新 | 1504次组卷 | 24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黄河古称”河”“河水”。《诗经》中曾描述其水“清且涟猗”,战国时河水已经浑浊。“黄河”一词出现于汉代,但是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使用。黄河名称的变化
A.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
B.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强
C.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
D.表明水利观念的更新
2019-10-18更新 | 817次组卷 | 19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嫛、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
B.中原地区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C.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D.战国时期随葬品以铁器为主
2019-05-23更新 | 362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