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2020-07-08更新 | 13498次组卷 | 119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艺术班期末历史试题
2 . 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
A.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受到当时土地政策的影响
2020-06-18更新 | 1041次组卷 | 22卷引用:训练专项03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3 . 下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A闭关锁国清朝禁止外商来华贸易,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重农抑商自战国以来的一种经济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是政府鼓励和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百姓从事商业活动
C朝贡贸易自秦以来中外贸易的唯一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外国朝贡与中外贸易相伴进行,中国人大量输出商品换取巨额税
D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汉代走向成熟
A.AB.BC.CD.D
2020-06-05更新 | 66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在东汉时期,我国已经开始稻田养鱼。唐代创造了养鱼开荒种稻的方法。广东西部山区的人们利用草鱼食草的习性,在新开垦荒地(有水)上放养草鱼,使荒地变成熟地。这一生产模式
A.目的在于提高粮食产量B.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C.有效提高土地肥沃程度D.说明了经济重心已南移
2019-11-19更新 | 448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019-06-08更新 | 14732次组卷 | 220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
B.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
C.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
D.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19-05-08更新 | 1269次组卷 | 36卷引用: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达标检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氾胜之书》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材料反映了古代农业
A.注重农业时令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精耕细作D.重视历法指导
2019-04-03更新 | 635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019-01-30更新 | 4980次组卷 | 93卷引用: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考古资料统计,秦汉墓葬、村落遗址、冶铁遗址出土的1350件起土铁农具中,犁铧、铧冠、鐴土约计146件(其中,铧冠约计101件,鐴土4件),锸、锄、铲、镢之属1204件。这些信息说明秦汉时期(  )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