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2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初到一战前西方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对近代高等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构成近代大学建立的基础。

大学内容特征
19世纪前的古典大学世界性和国际性的,学者在各个大学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使用的是通用的语言——拉丁语,分为文、法、神、医四个学院。学习基本相同的课程——七艺。

1810年德意志柏林大学最重要的几个方面是:一是学术自由,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哲学院成为大学的中心;三是讲座制和习明纳法。
1828年英国伦敦大学主要传授现代学术和自然科学,课程设置比较广泛,包括语言、数学、物理学、心理学和道德、法律、历史、政治经济学、建筑、工程学、医学等。
1880年英国伯明翰大学专业涉及到制造业、工业实践、机械和艺术方面的要求、取消纯文学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全部神学教学。
根据材料与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今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民族与世界,个体与整体,在对立与统一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期间蒸汽动力制造产业的出现,将对外贸易导向一个新视野。随着曼彻斯特及其他地方工厂出现的整体性纺织品生产过剩现象,其任务变成积极地寻找这些大量制造商品的新消费者,而将焦点摆在他们想象中庞大的“中国市场”。这个新的贸易目标在亚当·斯密所著之《国富论》中的经济自由主义信念,找到其最为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正当性。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让欧洲列强有余力从事海外扩张,而炼钢及其它以蒸汽为动力的工业技术促成了军事的现代化。由于《南京条约》及其后续条约的影响,导致清朝在双手被反绑于背后的情况下,进入了西方扩张及激烈国际竞争的新时代。

——整理自《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材料二: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方式向欧洲各地输出革命,废除了统治西欧长达800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使成打的封建王冠落地,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他提出:国家基本主权与义务的概念,强调国家主权包括领土主权、民族自决权、对境内外国公民的管辖权等,极大地丰富了国际法的内容。这为维也纳会议以国际公法方式确定划分国界的原则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吴木生《1815 年维也纳会议新论》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曾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发起了去西方化的运动,目的是根除旧殖民帝国的影响并消灭它们的权力象征。尽管如此,后殖民时代的民族认同并非总能强大到能根除殖民地的影响或取缔欧洲人的习俗。圣雄甘地呼吁印度人恢复当地习俗,拒绝所有从西方进口的东西,找到印度人的灵观。尼赫鲁则倾向于工业化和世俗化,跟上现代化的趋势,在印度实现西方世界那样的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胡里奥麦克伦南《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侵华的相关因素。结合所学,从新的商业经营方式角度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中国对“西方扩张及激烈国际竞争”的回应。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战争的政治影响。结合所学指出维也纳体系的基本特征以及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重构的基本内涵。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特色。结合所学,谈谈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今日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测试(五)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文化交流
前现代
(约1500年之前)
农业发明后,在跨文化贸易、大规模移民及帝国版图扩张的背景下,文化交流总是在发生着。随着大帝国的出现,跨文化互动进一步加速,丝绸之路网络是最为广阔的早期的互动网络,大约公元前200年后,它不仅便利了商业和物种交流,也便利了文化交流,包括各种宗教、数学、技术和医学传统也从最初的老家传播到遥远的地区。文化交流得以发生是由几个欧亚大帝国所塑造的,而这些农业社会生产了大量剩余农产品,用来支撑大规模的工业和商业部门
现代
1500年之后)
1500年后,地理探险和扩张在现代早期扩大了欧洲文化的影响。15001800年间,欧洲商人、传教士、殖民者把自己的文化偏好包括基督教、现代自然科学和商业惯例,介绍给美洲、亚洲、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的部分地区。工业化和帝国主义在19世纪后进一步增强了欧洲和欧裔美洲的文化实力。1900年特别是1950年以来,世俗文化交流大大增加,包括西方价值观、企业文化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商业化体育、牛仔裤、好莱坞电影和世界音乐等在全球广泛传播

——摘编自【美】杰里·H·本特利《世界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材料二   跨民族、跨地区、跨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人类共同进步的重要条件。文化交流的“逆差”,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在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引进文化要素的数量大于输出文化要素的数量,外来文化对本国的影响大于本国文化对外国的影响的现象。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若是在不平等情况下进行,则会给弱势文化一方带来极大的被动或导致其自身文化的萎缩

——摘自段京肃《略论文化交流中的“逆差”现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前现代与现代的世界文化交流的差异。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二中文化交流的“逆差”现象,并谈谈你对文化交流的认识。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修昔底德是古希腊三大史学家之一、古典“人本史观”集大成者,在整个西方史学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希腊神话中包含希腊人对于“人”的观念的最初思考。公元前5世纪,智者学派代表普罗泰戈拉,初步将哲学的视角指向了“人”。古希腊杰出医者希波克拉底强调医生应更多地着眼于病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性格特征。修昔底德亲历了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辉煌和战争的残酷,他写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当代人写当代史,既没有可供参考、借鉴的前人著述,也没有留存的档案、史料,因此他奔走于希腊世界多个地区实地考察,一方面多了解、多询问,另一方面将不同目击者提供的资料进行相互印证。修昔底德在解释历史事件时,能够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并认为自然界自身的运动才是导致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而非神明的意志,极力地赞美人、歌颂人,才使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更加可靠,铸就了其在西方史学发展中的不朽地位。

——摘编自王旭《论修昔底德著作中的“人本史观”》

材料二   先秦是中国古代人本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人本思想发展为线索反观该时段史书编撰的变化,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中国古代史家独特的历史见解和以人为重的史学传统。先秦史书在断限,即在选择要记载的人事内容范围上比较模糊,如《尚书》大抵记载虞夏商周之事,直至春秋战国史书在断限方面则变得比较确切。《尚书》之诸多篇目简洁却不明了,集中记叙周君主、周公、召公等少数人之言语。至春秋战国,为更有效地记载历史,以被史家所认定的人主活动的时间顺序为目,同时史家开始着重于叙事,其记载的人物数量急剧增加,并且这些人物事件的分布并不是零散的,相同人物的事件分布较为集中,使读史者能够更有效地掌握史实。《左传》时,更出现了“君子曰”的论史形式,编者可以在“君子曰”后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及评价等,这是比“春秋笔法”更为明确的以书史的方式介入现实政治的表述方式。

——摘编自蒋迪《从人本思想的发展看先秦史书编撰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修昔底德“人本史观”产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本思想影响下的先秦史书撰写演变的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学发展的认识。
今日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东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广东在反帝反封建道路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在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上作出贡献……

——刘云波《近代岭南文化的三大核心精神》

请围绕“广东与近代中国”这一主题,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回答。(要求:观点明确,逻辑通顺,史论结合)
今日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真题(部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民族独立到新兴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新兴国家的发展是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某同学在对此历史专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作了一个相关时空轴。

(1)请根据提示,将时间轴补充完整。

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下表为某同学所收集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一些大事。

亚洲国家/区域内容
中国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民族党实行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
印度甘地和国大党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伊拉克民族独立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2)依据表中描述,对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征予以简要说明。

材料三:20世纪60至70年代,巴西经历了经济增长和人口爆炸,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不断扩张,贫困地区变得越来越穷。军政府以廉价劳动力以及宽松的环境和税收法律来吸引外国投资者。商业化使更多的人从农村来到城市,人数超过了新工业所能吸收的范围,导致里约和圣保罗出现很多由黑帮控制的贫民窟。军政府严重依赖核能和矿业项目的支持,这引发了20世纪80年代的通货膨胀。高通胀耗尽了储蓄,并服务于外债,使巴西的经济陷入瘫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西经济缓慢改善,但是隐藏的不平等问题从未得到解决。为控制高通胀实行的财政紧缩计划,差一点关闭了健康和教育系统。在这样不稳定的时期,国家本已很严重的腐败,变得更加严重。

——摘编自(美)凯文·贝尔斯《用后即弃的人:全球经济中的新奴隶制》

(3)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你认为以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出路在哪里?
今日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序号时间事件
1950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010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3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537《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195312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4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78小岗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开来
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从政治、外交、经济角度概括新中国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2)从上表⑦—⑩中任选一件事,参照示例,说明制度变革如何推动了社会进步。
【示例】①: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天津市河东区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机械时钟诞生于14世纪的欧洲,随后在英、法等国推动下,向世界各地传播。1540年,罗马教皇派出传教士来到中国,借由传播钟表想要秘密进入广东,但未能如愿。1583年,意大利教士罗明坚对自鸣钟作出调整,把欧洲一日二十四小时制改为一日十二个时辰,把阿拉伯文字改成中文,报时更加精确,逐渐得到中国民众认可。17世纪中叶中国工匠已经能够独立制作钟表,以家庭为单位,依靠手中工夫制作。清代初期,苏州、上海、广州和福州等地制钟业纷纷建立。康熙初年,专门建立皇家制钟工场,乾隆时期制钟工场进一步扩展,成为专门的行业和训练中心,制成的钟称“御制”,这些钟大多供官庭、皇族使用。

——摘编自陈祖维《欧洲机械钟的传入和中国近代钟表业的发展》

材料二:烟台德顺兴造钟厂始建于1915年,是中国近代钟表工业的发祥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产品远销海外。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烟台后,德顺兴造钟厂赖以进口原材料的德商相继撤离,使得造钟厂产品质量下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更为低迷。新中国成立后德顺兴逐渐复苏,1952年德顺兴造钟厂年产钟表2300多只,产值达44万元。1954年德顺兴与新得、永业造钟厂实现了公私合营,合并为烟台造钟厂,此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由于传统的经营习惯,企业的生产仍受到一定限制。1987年,造钟厂组建为烟台北极星钟表集团公司,逐渐形成以22条生产线为主体的专业化配套生产体系和年产钟表1000万只的生产规模,并先后4次获得我国钟表产品最高奖——国家银制奖,公司继续加快技术进步,发展产品出口和合资合作,向着高技术、规模化、外向型方向迈进。

——摘编自孙学磊《德顺兴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机械时钟传入中国的背景,并概括清代中国制钟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顺兴造钟厂在近现代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并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德顺兴造钟厂发展的历史意义。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9 . [农耕文明与疆域变迁]

材料一

西汉形势图

张骞“凿空”后,西汉开始控制西域,第一次形成由河西走廊连接中原和西域的版图,形状如图。

西汉末年,西域为匈奴所控制。东汉前期,朝廷恢复对西域的管控。东汉末年,中原政权再次失去西域。曹魏西晋时期,该形状的版图再一次形成。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西域为高车等游牧政权所据有。盛唐时期,该形状的版图又一次形成。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等

材料二   中原王朝一般属于农耕政权,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经营的区域往往是农耕区。其疆域也往往以该区域的边缘为界:北阻大漠、草原,沿年均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修筑长城,区隔游牧;东南阻于浩瀚无垠的太平洋;西南阻于山高流急的横断山脉和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只有西北沿河西走廊的狭长农耕带通向新疆。

新疆以天山为界,北有准噶尔盆地,南有塔里木盆地,环塔里木盆地边缘的雪山融化,形成了绿洲农业,也便于中原王朝驻屯军队。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版图相较秦朝时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设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形状版图反复出现的原因。
今日更新 | 31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
10 . 近代中国第一代外交官郭嵩焘等多是传统科举出身,不谙外语,了解西方有限;第二代外交官陆征祥等基本出身于同文馆、广方言馆等,外语能力尚可,相对了解西方;第三代外交官顾维钧等基本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外语娴熟,非常了解西方。这种演变(       
A.受益于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化B.促成近代中外关系的平等
C.体现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趋向D.适应晚清政治体制的变革
今日更新 | 40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