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蒙古高原北部的匈奴遗址中出土锄头与镰刀匈奴文化具有浓厚的农耕色彩
B西周早期的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录迟至西周,早期华夏认同已经形成
C孟子提及井田制时认为“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孟子描绘了小农经济生产的典型模式
D周代多用“公、伯、子、男”等亲属称谓标识爵位等级制度与血缘关系有深厚渊源
A.AB.BC.CD.D
2 . 如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有可能填写的是
A.铁犁牛耕B.男耕女织C.土地私有D.自给自足
2021-01-20更新 | 632次组卷 | 40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家训谱籍中,有关节俭的内容引人注目。古人认为这不仅是节约一些钱物,而且是关系到个人、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的问题。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曹魏大司农桓范在《政要论节欲》中云:“修身治国之要,莫大于节欲。”曾国藩则提出:“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

——摘编自严文强《浅谈中国古代家训家法中的“节俭”思想》

材料二   20世纪初,张謇曾对实业作过这样的解释:“实业者,西人赅(包括)农工商之名。”并认为:“以棉铁为主要,以类于棉之稻麦,类于铁之煤为从要,其他如水利、如电、如铁路、如汽车为次要。”郑观应认为,中国商务之所以不能振兴,其原因“上在官而下在商。官不能护商,而仅能病商”,并提出了革除这一弊政的具体办法:一是设立商部;二是“重订税则,厘正捐章”;三是设商学;四是设立商务所;五是委任熟悉商务的大臣主持商政。

——摘编自姚琦《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消费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有识之士振兴实业的主张并加以评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9-20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短缺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造就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尽管人口众多,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该生产模式体现了
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C.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
D.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朝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高昌地区土地被收归国有
B.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
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2019-05-14更新 | 142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2019-01-30更新 | 3069次组卷 | 53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8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史书记载:“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这段材料反映出
①唐前期开辟出大量荒田
②劳动人民创造出大量的财富
③生产工具大有改进
④社会经济十分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清时期,在浙江杭嘉湖地区,普遍出现了改田治地(田一般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地种植经济作物)的现象。下表是明朝后期到清康熙二十年前后田地面积升降的变化情况,对表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杭州府湖州府嘉兴府
田减少量31顷79顷1354顷
地增加量184顷28顷1560顷
A.田少地多说明当时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地的增加说明农业商品化发展较快
C.改田治地体现了“重农”思想加强
D.田的减少反映了传统性农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至唐后期,北方高大成材的林木已寥寥。高原植被的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满目疮痍,导致黄河频繁泛滥。……天灾加上人祸,使黄河流域经济渐趋衰落。据材料可知(  )
A.唐朝后期黄河流域经济衰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浙地区
B.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环境相关
C.黄河流域环境的恶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小农经济模式不利于保护环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