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精耕细作的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021-03-18更新 | 255次组卷 | 8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南区)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30年代,有英国人描述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着——棉、丝和皮毛。既然拥有这样大宗的土特产和农副产品,所以他们不需要从外地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一描述反映了
A.中国传统社会自然经济的特点B.英国向中国资本输出的原因
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经济影响D.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的结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12年是农历龙年,在古代中国以及今天农村的许多地方,每当久旱不雨时,人们就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
A.宗教习俗B.农业生产C.祭祀祖先D.纪念庆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探寻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历程”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研究成果时,附了一幅图片,借以说明中国古代的某种经济形态,同时他们还引用了与这一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言论。这些言论应包括

①“戮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②“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
③“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
④“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0-09-1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西部开发。

在清朝,我国西部出现了一次开发的热潮,其中蒙古地区也有很大发展。

清代初期,“蒙古耕种,岁易其地,待雨而播,不雨则终不破土,故饥者恒多……雨后相水坎处,携妇子、牛羊以往,毡庐孤立,布种辄去,不复顾。逮秋复来,草莠杂获,计一亩所得,不及民田之半”。康熙十年(1671年) 后,“口外(即内蒙古)始行开垦,皇上多方遣人教之树艺,又命给之牛种,致开辟未耕之地者皆成内壤。”至十八世纪,“今河南、山东、直隶之民,往边外开垦者多,大都京城之米,自口外来者甚多,口外米价虽极贵之时,秫米一石,不过值银二钱,小米一石,不过值银三钱,京师亦常赖之。”“蒙古游牧为生,初多肉食,近以汉民北耕,亦甘食五谷”,并且“由酬酢(交际应酬)而渐通婚姻,因语言而兼习文字”。


(1)根据材料,概括1671年以前蒙古地区农业生产的状况。
(2)根据材料,指出清代蒙古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020-09-1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下图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是(  )
A.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C.男尊女卑的家庭关系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020-09-03更新 | 392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丝绸、茶叶、瓷器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了解它们的发展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业……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枲(xǐ麻的雄株)丝茧之功……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自耕农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出朱雀门)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2)材料反映了北宋东京城市发展的哪些特点?试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明洪武二年(1369年)就镇之珠山设御窑厂,置官监督烧造解京。

——(清)蓝浦《景德镇陶录》

隆庆万历年间民窑数目在几百座左右,每年生产瓷器为十八万担(每担216个碗)。

——《景德镇陶瓷史稿》

晚明景德镇民窑瓷业在政局动荡的情况下能保持繁荣发展的势头,主要是由于巨大的海外市场的刺激。……通过外销,景德镇瓷业与欧洲、日本陶瓷业展开了活跃的交流。大量外销的转变期青花瓷器,成为欧洲陶器学习和仿效的范本。

——刘朝晖《明清以来景德镇的瓷业与社会控制》

景德一镇,僻处浮梁邑境。周袤十余里,山环水绕,中央一洲。缘瓷产其地,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靡不借瓷资生。

——(清)道光《浮梁县志》卷八“食货陶政”


(3)结合所学,说明我国古代民窑瓷业超过官营瓷业,占据主导地位大体在什么时间?依据材料,归纳明清时期景德镇民窑瓷业的特点。
2020-07-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在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中,有一部名列榜首,主要是因为它是中国社会近两千年人民生活的缩影,你认为应该是哪部?
A.《白蛇传》B.《牛郎织女》
C.《孟姜女》D.《梁山泊与祝英台》
2020-07-1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校201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