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2 . 北朝时贾思勰著农书《齐民要术》,对于锄草他认为:“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多锄则饶子,不锄则无实,五谷蔬菜瓜果之属,皆如此也。”,这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 )
A.分工细致B.是北方的主要经济形式
C.注重精耕细作D.收成完全取决于人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先秦时期关于铁的文献记载。据此可知
出处记载
《诗.秦风.驷鐵》有“驷骥孔阜”之句。驊(tie)言马色黑如铁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晋国用铁铸刑鼎,鼎.上铸有范宣子的刑书,铸鼎的铁是作为军赋向民间征收的
《吴越春秋》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
A.铁的应用范围较广B.政府支持冶铁业发展
C.南北经济差距明显D.官营手工业规模扩大
4 . 《氾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材料本质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B.中国农业重视“因时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D.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较高
2020-11-16更新 | 191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上石桥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统计,从汉朝到清朝耕地总面积增长仅不到65%,人口总量却增长数倍,人均耕地面积从14亩减到2亩左右。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重农抑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B.土地兼并导致了农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
C.精耕细作的农业支撑了传统社会的发展D.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严重阻碍社会转型
2020-11-14更新 | 1513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2020-11-01更新 | 599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励德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记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记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先进生产技术传入B.政府推行重农政策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大批水利工程兴建
9 . 中国早在汉代就出现过先进的农业技术发明,如代田法、耧车等,但这些技术发明往往得不到普及和推广。明清江南地区落后的铁搭取代了先进的江东犁,铁搭的工作效率大大低于牛犁。这反映了
A.古代中国农业科技的实用性不强B.小农经济对科技发展有阻碍作用
C.封建王朝不注重推广先进技术D.农民的思想意识需要与时俱进
10 . 如图为某同学收集的史料,这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水利工程对农业意义重大B.封建小农经济具有一定封闭性
C.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D.政府比较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