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1 .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2021-10-07更新 | 205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郑州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是新中国出土的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统计情况。表中信息佐证了秦汉时期
功能类型出土的比例出土较多的地区
初耕工具铁锸、铁犁、铁斧61%山西、山东
播种工具耧铧7%河南
中耕工具铁铲、铁锄22%河南
收获工具铁镰10%河南
A.中国冶铁水平领先世界B.黄河流域农耕工具完备
C.铁犁牛耕技术相当成熟D.播种工具生产效率低下
3 . 下表所示是目前出土的13幅东汉时期的牛耕图画像石(包括2幅壁画)分布情况。据此可知,东汉时期
省份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西安、陕北
山东滕县、邹城
山西平陆
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泗洪、睢宁

A.北方牛耕较南方更为普遍B.牛耕技术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C.犁耕技术出现多样化趋势D.精耕细作农业已经走向成热
2021-09-3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4 .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5 .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封建剥削严重导致农民生活贫困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2021-08-31更新 | 112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南阳一中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6 . 如表反映了清朝前期雍正到嘉庆年间土地与人口变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知
时间人口(亿)全国耕地(万顷)人均耕地(亩)
雍正17341.0942820.357.50
乾隆17531.8368677.583.69
乾隆17842.8633700.942.45
嘉庆18123.3370727.082.18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C.传统农业逐渐没落D.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7 . 中国古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
2021-08-21更新 | 88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扶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汉代早期农书记载,“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耕作制度和选种、育种的方法已在关中地区广泛使用。这些记载可印证,中国古代农业
A.耕作工具多样B.重理论、轻技术
C.注重精耕细作D.区域发展不平衡
10 . 战国时期秦国法律规定,农民没有铁器进行耕作,可向政府借用,借用的铁农具受到损坏,也不必赔偿,只需书写材料说明即可。据此可知,秦国
A.废除了严刑峻法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冶铁业由官府垄断D.铁农具已广泛用于农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