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翻车
2022-11-21更新 | 275次组卷 | 47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国古代经济经历了早期的作物栽培,以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出现与发展。在此过程中,生产工具不断创新。下列关于下图所示生产工具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战国牛尊,该时期牛耕普及全国
B.②是耧车,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
C.③是水排,元代王祯创造的水力鼓风装置
D.④是唐代曲辕犁,便于牛耕普及和山地开垦
2021-11-12更新 | 433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是新中国出土的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统计情况。表中信息佐证了秦汉时期
功能类型出土的比例出土较多的地区
初耕工具铁锸、铁犁、铁斧61%山西、山东
播种工具耧铧7%河南
中耕工具铁铲、铁锄22%河南
收获工具铁镰10%河南
A.中国冶铁水平领先世界B.黄河流域农耕工具完备
C.铁犁牛耕技术相当成熟D.播种工具生产效率低下
4 . 《氾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材料本质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B.中国古代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
C.中国农业重视“因时制宜”D.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
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
2018-03-18更新 | 366次组卷 | 32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的内容。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1956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主要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是哪三个方面的改造。概括“三改”的历史意义。
2017-10-19更新 | 611次组卷 | 30卷引用: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人定胜天”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2015-08-14更新 | 136次组卷 | 2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