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间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清代嘉庆《松江府志》载:“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清代乾隆《真如里志》卷一载:“标布,紫白二色,比户织作,昼夜不辍,暮成匹布,晨易钱米,以资日用。”嘉庆《南翔镇志》卷十二,引明末人张鸿磐“请照旧永折疏”曰:嘉定县“仅种木棉一色,以棉织布,以布易银,以银籴米,以米充兑。”

——摘编自萧国亮《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农村家庭棉纺织生产》

材料二 到1983初,全国“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已达到93%,全国1.8亿农户获得农业生产的自主权。1983年10月,中央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撤销农村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1984年中央出台《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其中864872个企业不同程度得到外资支持;1985年根据《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扩大市场调节,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农产品价格较1978年上涨23%。198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3倍。

——摘编自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上海地区家庭棉纺织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020-11-0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陈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魏晋时期,地主经济“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其实与东汉樊重的“闭门成市”一脉相承。据此可知,魏晋时期的地主经济
A.并未与商品经济完全绝缘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自给自足程度高排斥市场D.阻碍了制盐等行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方式落后
C.政府摒弃了抑商政策
D.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2020-08-09更新 | 130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6届河南顶级名校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 )
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B.家庭手工业技术具有保守封闭特点
C.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
2020-08-07更新 | 55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清时期,周村成为全国瞩目的丝绸生产中心,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和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几百家。这反映出当时周村
A.丝绸生产技艺高超且物美价廉B.手工业受到官府的严格管理
C.种植业发展推动纺织业进步D.专业手工作坊生产分工细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宋代不同文献关于手工业的记载。据此可知,宋代
A.官营手工业的技艺更新缓慢B.传统婚姻观念束缚手工业发展
C.工匠技术的传承具有封闭性D.手工业生产呈现出地域化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初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很快衰落。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这反映了明代
A.手工业分工细,管理手段新B.官窑产品占据了市场
C.民营制瓷业逐渐占主导地位D.区域性分工更加明确
9 . 下边文本框内是某同学总结的某一时期的经济现象。根据内容判断,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1.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成为流通货币
3.甘薯、玉米等外来作物传入中国
A.西汉的农业B.唐朝的商业C.元朝的外贸D.明朝的经济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早在领土制的周代,官营手工业就已存在。其时,主要生产封建贵族奢侈品和军用品。而到了西汉,官营手工业出现了重要变化,生产活动不再限于非营利性的自用品及军需品,逐渐扩展到了营利性的重要产品,如制盐、冶铁等。……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对盐、铁等重要商品实行专卖以期获得稳定财政收入。

——刘康《西汉“重农抑商”政策:受田制和官营手工业》

材料二 在唐朝……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供皇室朝廷使用……凡属皇室宫廷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及其生产、经营,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少府监”和“将作监”是管理各工官的长官。……唐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的工人都必须是具有匠籍的番匠。……皇帝和大贵族需要的工艺品和为满足海外出口贸易需要的产品,都由两监组织供给。两监是手工业的精华所在,足以代表当时手工业技巧的最高水平。

——《拜读〈神州代有名窑出各领风骚独自妍〉兼答罗平章先生》

材料三 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行销各地,有的几乎遍及全国,因此它们与商业有密切的关系。……在手工业发达以后更是如此……生产这类商品的手工业越发达,社会的经济联系越紧密,地区间的相互依赖越大。

——葛剑雄《天命与人事》


(1)根据材料一,西汉时期官营手工业与周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说明私营手工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