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间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图为四川彭县出土的东汉时期酿酒画像砖,画面呈现了糖化和酒化的制作工序以及卖酒时的场景。据此可知,东汉(     
A.民营酿酒业受到政府管控B.酿酒业分工精细规模大
C.酒已经成为重要的消费品D.开始出现官营酿酒作坊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主要由富有经验、心灵手巧的工匠掌握。他们一般没有文


化,缺少现代科学理论,技术主要来自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摸索和经验积累。这种技术知识无法准确表达。很多工匠为世守家业,保持较长竞争优势,往往将祖辈流传下来的技艺在家庭成员内部传授。自隋唐以来,行会一直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存在于手工业的发展中,为保持自身垄断地位和竞争力,往往强制本行业匠师入会,禁止其外传本行业技术。

——摘编自王金进《浅析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材料二    工匠”是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群体。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他们以道德为中心,逐渐形成“工匠精神”。当时,师傅带徒弟不单单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传授,师傅的技艺追求与敬业态度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徒弟,并将之传承与发展下去。《诗经·卫风》中有言,工匠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古代工匠在主观修养上期望达到宁静、无欲,通向“道”的境界。

——摘编自方霞《中国工匠精神的正读及现代价值意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手工技术传承呈现封闭性的原因,并予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特点。
3 . 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有相当部分都与庄园有关,包括农耕图、园圃图、采桑图、沤麻图、谷仓图、酿造图、果树图、网渔图、牧马图、牧羊图、牧牛图等。这反映出汉代庄园(     
A.生产自给自足B.组织管理严密
C.重视畜牧经济D.实行割据自治
4 . 明清时期,江西铅山纸业逐渐兴盛.明代其生产中,除原料采集外,“每一槽四人,扶头一人,春雅一人,检料一人,焙干一人。”到了清初,有纸糟工语云:“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这表明该纸业(     
A.分工不断细化B.雇佣关系出现C.技术水平高超D.市场流通顺畅
2022-09-1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央集权构成了威胁、但在国家和个体农民之间起着制衡两者利害冲突的作用,可以稳定地方,是社会的润滑剂和缓冲利。“它”指的是
A.诸侯封地B.地主田庄C.繁重徭役D.郡国并行
6 . 东晋南朝时期,豪强大族建立起规模庞大的封建庄园。庄园劳动力主要包括佃客、奴婢、私役化的“吏”、部曲(地方豪强的私人武装)等。庄园处于国家的政治经济边缘,其对国家领域下人口和土地的分割,造成了国家“编户虚耗”与“国弊家丰”的局面。据此可知,庄园经济
A.造成人地之间的矛盾尖锐B.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C.导致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D.妨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
7 . 如图是北宋苏颂所撰《图经本草》中的煎煮海盐制作图。此图可用于研究北宋当时
A.山水写意画绘画技巧B.手工业经济发展状况
C.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D.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8 . 明中叶,松江府,小农以织布为家庭副业,日成一匹,投入市场的棉布竟是“日以万计”,所以当时有“买不尽的松江布”的谚语。据此可知,当时的松江
A.农产品市场化在加快B.家庭手工业商品化的发展
C.私营手工业规模扩大D.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朝的手工业多实行“和雇制”与“差雇制”。“和雇”是指从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工匠,这大多出现在民营手工业中;而“差雇”则带有强迫征调性质,但政府还是需要按市场价向工匠支付工值。“和雇制”和“差雇制”的出现表明宋代
A.抑商政策有所改变B.手工业生产出现新的方式
C.传统手工业走向衰败D.商品经济发生本质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