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2 .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说明当时
A.景德镇制瓷行业开始兴起
B.民营手工业产品占领整个市场
C.景德镇全员参与陶瓷生产
D.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2019-09-12更新 | 265次组卷 | 33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3 . 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首先出现于明代的
A.苏州
B.西安
C.北京
D.洛阳
4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朝中后期,在苏州地区出现了不少专门进行丝织业生产手工业部门,工场主被称为“机户”,工人被称为“机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现象出现的标志是
A.手工业的发展超过农业B.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
C.商业的繁荣D.自然经济的解体
6 . 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的时间是( )
A.夏商时期B.宋元时期C.明朝中后期D.清朝
7 . 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的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他们改变原有的轻商观念,涉足商业谋利,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材料中 “角色”的定位最准确的是(     
A.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阻碍者
B.学而优则仕的典型
C.明代中后期的早期资本家
D.“离经叛道”的进步思想家
8 .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
B.万历年间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9 . 乾隆四十年(1755年),两江总督商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B.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C.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棉花的种植面积超过水稻
10 . 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 ,对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二     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180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经济政策因素。
(2)联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二中“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
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不超过250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