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以下两则史料记录了 17世纪苏州丝织业的情况,从史料中可以推断明朝苏州丝织业出现的新特点是(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

我市吴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

A.生产自给自足B.自由雇佣劳动C.产品远销海外D.商帮控制市场
2 . 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21-05-20更新 | 167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5届北京东城区普高示范校高三上期能力测试历史试卷
3 . 下列出现于明朝的历史现象是
①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的引进推广   ②手工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王守仁提出“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④京剧形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0-03-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田。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三 美学石油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垄断企业,它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查晰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可以判定明朝末期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当时有何特征?
(3)据材料三,应该如何看待垄断组织这种生产方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渐至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品通过几条航线大批输往海外,世界各地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即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制。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1550年后,由入股组成的企业在英国和尼德兰普遍确立起来。1553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股份公司——莫斯科公司。16世纪,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首先在尼德兰出现。在相对较弱的封建王权与人文精神的苏醒的背景下,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商业革命与西方商业革命在影响上的不同。

2018-09-2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马嘎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代表翠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政府对马嘎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嘎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夕卜,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马嘎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马嘎尔尼得出“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的结论,客观上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18-03-1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 新都(新安)勤俭甲天下……青衿士子在家闲,走长途而赴京试,则短褐至玕,芒鞋淅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问之则皆千万金家也。徽人四民咸朴茂,其起家以资雄闾里,非数十百万不称富也,有自来矣。

——顾炎武《肇域志·徽州府》


材料三 《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四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明朝)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
(2)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中,顾炎武认为徽商发财致富的原因有哪些?徽商发财致富反映了明清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4)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产生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D.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2017-04-02更新 | 331次组卷 | 24卷引用:北京市人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1)据材料,你可以判定明朝末期,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的生产方式有何基本特征?
(2)材料中出现的新的生产方式,在明清之际又受到哪些因素的阻碍?
2016-12-1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北京大学附中河南分校高一3月考历史试卷
10 . 与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相比,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有
①手工工场→工厂制                       ②手工生产→机器生产
③政府压制→历届政府一贯支持       ④国内市场→世界市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