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研究历史上一些特殊现象,可以加深我们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

现象一:丝与中国古代经济

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现象二:茶叶与世界贸易

材料二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现象三:煤炭与工业革命

材料三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现象四:糖与英国社会生活

材料四“直至四五百年前,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在欧洲仍牵起不少道德争议,就如人们今天争论应否吸烟一样!”

材料五“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的习惯、消费的模式、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李军、王秀清主编《历史视角中的“三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分析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

(3)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4)从“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到英国工人“红茶加糖”习俗的转变过程折射着欧洲社会的进步。作者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017-08-2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等部分示范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一般认为棉花是从南北两路向中原传布的。南路最早出现棉花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之后传到闽、粤、川等地区;北路始于西北地区。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布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唐宋以后,人们越来越看出棉花作为絮衬和纷织原料的优越性。《农书》说棉花是“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元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榨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摘编自于峻极《棉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棉花和棉布不仅自给,还输出到欧洲、美洲、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美国商人到中国来贩运货物,以土布为主,不仅销到美国,还转销到中、南美洲乃至西欧。19世纪初30年间,从广州运出的土布平均每年在100万匹以上,最多的一年(1819年)曾经达到330多万匹。英国也曾经大量销用中国土布。而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洋布每年约1500万匹,值银3000万两,岁进口之纱,至位银1350万两”。1871—1873年洋纱进口3.7万公担,到1909—1911年增长到132万公担。从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据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棉花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棉纺织业的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古代到近代棉花利用的共同价值。
2019-05-02更新 | 786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定远英华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经济结构变化是历史的见证与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五十八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二十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六座。明万历年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据《中国古代经济史》、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1878年初,清廷批准丁宝桢的计划,建立四川机器局。一年以来,自行造成水轮机器及各种机器共二十五部,未合成机器及应用工具等项共一万二千零六十九件,已合成前后膛枪共一百八十四杆,未合成洋枪一万六十一杆。由于外洋锅炉需煤,而川中煤价昂贵,丁宝桢乃命曾昭吉设法造水轮机器,专用水力,不用火攻,合计每年可省煤银四千余两。籍城内金水河水力以发动机械,不能保证车床转速的稳定,当然造出的机器、零部件、前后膛枪的精密度就很差。但是,它毕竟是四川第一个机器制造厂,是四川机器工业的开端,也是洋务运动在四川唯一的“成果

——(据隗瀛涛《四川近代史》整理)

材料三   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四川机器制造局的特点。

(3)结合材料二、三,与四川机器局相比,成就深圳蛇口对外开放区辉煌的独特之处哪些?   利用所学知识结合时代潮流简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作用。

2018-11-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民族中学2019届高三10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史之俦,赢十白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产物
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不利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D.导致资本主义萌芽中断的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时期是中国经济领域的重要转型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此外,在富者或大资本家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安全,而贫者或小资本家不但不能享有安全,而且随时都可能被下级官吏借口执行法律而强加掠夺的国家,国内所经营的各种行业,都不能按照各种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能容纳的程度,投下足够多的资本。

——摘编自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二   我们检验了很多强调19世纪中期以前欧洲在生产力方面存在内生优势的观点,并发现他们都存在疑问……备受诋毁的中国家庭劳动利用模式,在经过更严密的考察后,看来与西北欧模式同样可以对变化中的机会和价格征象做出反应。因而,西欧最发达地区远非独一无二的,它们看来欧亚大陆其他人口密集的核心区域有着共同的重要经济特征——商业化,商品、土地与劳动的互相修正,市场驱动的发展,家庭根据经济趋势对其剩余和劳动力配制的调整。

——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经济世界的发展》


请提炼材料中关于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对此观点进行评述。(要求:选择其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6-07-01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冀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近代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明嘉靖四年规定,凡是双海桅海船,统统扣留,即使不是贩卖番物(外国货物,也以番物论,俱发戍卫边,……。
——《中国古代经济通史》
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自明朝第五代皇帝……,中国的封建专制社会就处于一种封闭的稳态建构;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外来的冲击,就只能这样绵延下去了,顶多是改朝换代而已。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也曾写道:“有人论中国说,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入,真不知自身会腐败到如何!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
——解思忠《中国国民素质危机》
材料三

第一辆出厂的解放牌汽车        1954年毛泽东给爱姆发动机试制成功的贺电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作者关于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对这一观点作简要评述。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化的认识。
2013-10-31更新 | 5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