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明代后期“(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之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出现了“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的现象,这说明当时的景德镇(     
A.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B.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C.孕育着新的生产关系D.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2022-08-03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6月尖子生阶段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清代景德镇督陶官唐英在《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据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A.清代设官监督官窑生产B.景德镇制瓷业兴盛
C.私营手工业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021-09-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苏民无积蓄,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依。”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工匠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B.苏州是当时的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之一
C.表明这时已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D.表明这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丝织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2021-09-1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清时期,商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充分肯定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由于厚重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自卑情结开始冰释。但农本商末的观念仍顽固地寄生在明清商人的头脑中,士仍是他们倾心羡慕并忘我追寻的目标。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传统观念正发生改变B.商人的价值获得认可
C.官商勾结相对普遍化D.新经济因素发展缓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21-05-20更新 | 167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1届山东省济宁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021-04-01更新 | 415次组卷 | 138卷引用: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宁汶上一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7 .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B.农业发展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2021-03-18更新 | 664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东省新泰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
8 . 明朝万历年间,石门镇(浙江嘉兴府)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据此可推知,当时榨油业
A.由官商共同经营B.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C.新生产方式产生D.受官府严格控制规模
2020-12-09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明德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两位历史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杨师群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作出与传统理论不同的定义,并从自由城市与雇佣劳动者、城市政治制度与市民斗争、商品经济与市场的开拓、王权统治与工商经济、私有产权与自由雇佣诸方面,论证了中国古代明清社会不可能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所谓“萌芽”实属一个不存在的虚假问题,对其展开研究的史学意义不应拔得过高。

曹守亮则从雇佣劳动、城市政治斗争、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指出了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并认为如何看待资本主义萌芽及萌芽发展中的不同阶段,是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终没有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为依据否定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在逻辑上是存在问题的。


评析材料中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 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说“是一种没有历史根据的见解”。

——摘编自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说‘是一种没有历史根据的见解’”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