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材料二 汉代农民“外出为庸(佣)”的现象颇为普遍,如“第五访少孤贫,常佣耕以养兄嫂”“申屠蟠家贫,佣为漆工”“栾布穷困,卖庸于齐,为酒家保”等。

材料三 由于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发展的限制,田庄主不可避免地会对田庄内的宾客、徒附和奴隶进行剥削。同时,由于田庄作为一个综合经营的实体能够“闭门成市”,自给自足,使得它带有种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倾向性。特别是那些拥有大量私人武装的田庄,在国家控制无力时,田庄就会成为割据势力的政治支柱和经济基础,成为国家统一的对立物。如《后汉书·酷吏·李章传》记载:“赵、魏豪右往往屯聚,清河大姓赵纲遂于县界起坞壁,缮甲兵,为在所害。”汉末董卓在郿筑坞,高厚七丈,周围一里一百步“积谷为三十年储”,号曰“万岁坞”。“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锦绮缋毂纨素奇玩,积如丘山。”董卓认为有了郿坞,“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董卓传》)。再者东汉时期的豪族在田庄中隐瞒大量田产和劳动农民创造的物质财富大部分不是作为赋税纳入国库,而是作为地租被田庄主所攫取,影响国家的经济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东汉中央集权的经济力量,“使得东汉封建经济的发展不是像西汉那样表现为封建国家的强大,而是表现为封建国家的贫弱和政治的不稳定”。

——杜庆余《论汉代田庄的历史地位》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与材料三体现的经济现象有什么关系?
(2)根据材料三概括田庄经济的危害。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是一个农、林、牧、副、渔、商综合经营的经济组织。田庄地主组织佃客、部曲、徒附进行生产,主持兴修水利,推广新式农具,甚至自觉抚恤地方贫困人员和破产农民。由此可见,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已形同虚设B.政府注重提高庄园经济地位
C.传统的租佃关系已经瓦解D.田庄是基层治理的有力补充
2021-04-20更新 | 500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古代中国手工业并存的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是
A.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田庄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田庄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浮雕瓦片,上半部分刻画的是打猎场面,下半部分刻画的是农民劳作于田地的场面。此文物可以用来研究当时


A.豪强地主势力加强土地兼并的原因B.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状况
C.个体耕作模式制约农业发展的表现D.农业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情形
7 . 北齐文学家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篇》云:“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生之具已足,但家无盐井尔。”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发达B.生产力显著提升
C.庄园经济的特点D.家庭手工业占主导
8 . 《沈氏农书》(1640年前后编著)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C.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D.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2020-11-01更新 | 139次组卷 | 70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淮南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西汉时期多数农妇需终日忙于田地耕作,穿衣等日用品依赖于市场。至东汉时,各地农妇专心从事于纺织才成为可能。以上变化最能说明
A.自然经济兴起于东汉时代B.生产力发展推动家庭内部分工
C.妇女社会地位呈下降趋势D.土地兼并导致农民土地的减少
2020-09-27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东汉刘秀母舅樊宏在湖阳经营的田庄高楼连阁,陂池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漆桑麻,闭门成市。佃客则根据田庄主人的需要,种植粮食、蔬菜、瓜果和各种经济作物及药材等。这表明当时
A.土地私有制开始得到法律的保障B.田庄自然经济特色鲜明
C.地方豪强势力始终得到皇权保护D.自耕农经济趋向于瓦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