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商业在不断突破限制与束缚的过程中曲折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这些限制和束缚,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二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绸币者,必走淅之东也。赋税由实物改为交银,概行于天下。商税俱三十税一,不得多收。今天下之人不商其身,而商其志者,比比而然。

——摘编自范金民《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

材料三   十大商帮文化特征比较

商帮名称所在地域文化特征商帮名称所在地域文化特征
山西商帮山西义利结合,学而优则贾洞庭商帮苏州审时度势,更新观念
徽州商帮徽州贾而好儒,务实精明广东商帮广东内涵丰富,敢为天下先
陕西商帮陕西行道较多,追逐厚利江右商帮江西草根起家,讲完贾德
山东商帮山东重义守诺,恪守信用龙游商帮浙江手段高明,海纳百川
福建商帮福建内外勾结,盗亦有道宁波商帮宁波善于超越,后来居上

——摘编自宋婷《商帮文化的优良传统及现实意义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束缚古代商业发展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并概括宋代在市场有所突破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商帮兴起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商帮文化的特征对现代企业建设的现实意义。
2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1-03-26更新 | 2091次组卷 | 85卷引用: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狩三年(前120年),武帝任用齐地的大盐商东郭咸阳和南阳的大铁商孔仅为大农丞,领管盐铁事。次年,二人奏请把煮盐、冶铁及其贩卖的营业全归官府经办,并规定如有私自煮盐、冶铁的,处以(钛左趾)的刑罚,并没收其器物。从此,获利最厚的盐铁业全归官府经营,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元丰元年(前110年)出身于洛阳商人之家的桑弘羊又以搜都尉领大司农,继任掌管全国盐铁事业的职务。

——摘编自杨翼骧《秦汉史纲要》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由于对于商业和商人的认知和前期相比逐渐发生着变化,国家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对于商业政策和政治政策的调整,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安排采取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宋代官府越来越多地退出商品经济的直接经营,把更多的经济空间让渡给民间,使整个商人阶层开始有了活跃的政治、经济空间。

——摘自王志立《宋代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影响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2023-02-24更新 | 310次组卷 | 6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城市的发展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工商业的发展》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年份英国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17517390165722%
180110755348832%
1851208791119454%

(2)阅读上表,概括1751~1851年英国人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

(3)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城市的发展。结合史实,以上述两幅图片为例进行说明。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广告具有“晴雨表”和“助产士”的双重作用,广告的兴盛是商业繁荣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表征。宋代商业广告十分发达,有口头吆喝或吟唱等形式的叫卖型广告和采用不同的器具,通过摇、打、划、吹发出各类特殊响声来代表不同行业的响器型广告;有涵盖了店家经营的对象、产品的特色等信息的招牌或者幌子型广告;有在店内通过摆放时令鲜花,显眼的地方悬挂名人字画,予以装点的装潢型广告;甚至还有利用印刷术印制的广告。

——摘编自李经威《宋代商业中的广告世界》等

材料二   下图是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左)及其印制的广告(右)


这块青铜版是用来印刷广告的,印版上方标明店铺字号“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间刻有一幅“白兔捣药图”,图案两侧注明“认门前白兔儿为记”。图案下方是广告词: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这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出现商标的广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广告的特点,并指出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提取有效信息,请你指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的史料价值。
(3)综上,你有何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5次组卷 | 172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1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 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在宋朝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巩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应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完成的过程,结合所学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商业革命对其思想文学和艺术的影响。
10 . 宋代商业经济空前繁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闱……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井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二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商业发展中出现的近代经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因素没有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