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下图是某学者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D.④社会动荡、经济停滞、思想活跃
2 . 明末小说家冯梦龙改编《白蛇传》时,不仅将唐宋传奇中恐怖的神怪故事变为反对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许仙的身份也由官宦之子变成了“生药铺”主管。市井小民成为新文学的主角,这在明代文学中屡见不鲜。上述变化反映了明代
A.重农轻商观念根本改变B.市民阶层兴起瓦解了传统伦理
C.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D.工商业发展新兴社会群体壮大
2020-12-30更新 | 1140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读明代兵部尚书籍贯分布图:

由图中兵部尚书籍贯分布情况可知
A.明朝中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B.南北方分布越来越趋于平衡
C.分布与地域政治经济变化关系密切D.北方地区后期战乱更为频繁
2020-05-2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形成特点的原因。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

                                                                                        ——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材料三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四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农业什么样的经营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
(4)材料四中的明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0-06-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初规定,庶民厅房不得逾三间。明中叶后,江南平民百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建造住宅,或“三间五架”,或“五间七架,九架十架”,富商豪贾则更加显著。这一变化说明(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B.政府政令已难以在基层执行
C.江南百姓生活已经领先全国D.商贾政治地位得到很大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唐中后期开始到宋代,城市中工商业者人数增长,同时城市中其他行业,包括广义“邸店”业和演艺业之类,正在吸纳更多人户走向城市或新兴市镇。此外,兵士、生徒、举子和“方外”之人在城市中也占有相当比例。这说明当时
A.经济政治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化B.人口流动加速了社会经济转型
C.坊市制度变革促进了工商市镇崛起D.抑商政策松动引发了城乡分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朝之前,棉花种植主要是在边疆地区。北宋建立后.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植移,在福建、广东一带盛行:南宋时、植棉区已经逐渐推广到了长江和淮河流域,并且棉纺织业逐渐兴盛。这一变化
A.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B.有利于缓和植棉区的人地矛盾
C.加速了城市市坊制度的崩溃D.得益于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自战国至唐,行(xíng)商是商业活动中的盈利主体,在市场上处于支配地位;至宋代,坐贾势力日益壮大,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百姓收入水平提高B.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C.城市化的不断发展D.长途贩运贸易兴起
10 . 市镇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 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 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 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 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 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 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朗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镇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0-09-11更新 | 1282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