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代士大夫在家规中强调“男子以治生为急”,习惯不言“利”的儒士也逐渐涉足商业营生。与此同时,商人也逐渐相信儒家的思想有助于商业的发达,明末兴起了商人刻书售书的热潮。这表明
A.传统贱商观念消除
B.经世致用思想开始兴起
C.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D.经济发展影响观念变化
2021-05-25更新 | 410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娴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了宋代
A.茶商地位高于其他商人B.传统主流观念发生改变
C.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D.“四民”秩序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清代严如煌在《志林说》中记载,东北三省“铁厂、板厂、纸厂、耳菌厂皆厚赀商人出本,交给厂头雇募匠作,厂民自食其力”。此外,商人还租地种植经济作物,如蔬菜、果木等。由此可见,清代
A.区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B.商品经济逐渐取代了自然经济
C.雇佣关系逐渐得到普及D.商业资本与产业经营实现结合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87年,“南海一号”沉船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专家认为,这是一艘宋代在福建沿海建造的“福船”。这种船舶“底尖上阔,首尖尾宽”的结构有利于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适合于远洋航行。从船头位置和船上所载文物来看,这艘船应该是从福建泉州驶出,赴今新加坡、印度等地和中东地区进行贸易。船内现存的货物以瓷器为已发现13000余件。经过考古识别,这些外销瓷主要由江西、浙江、福建的民窑生产。其中有一部分具有明显的异域凤格,专家推测可能是外国人“来样定做”,如棱角分明的酒壶、刺叭口大碗、首饰盒等等。除了瓷器以外,还发现一万多枚铜钱,时间从汉代到南宋都有。
观察阅读以上图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请对你获取的信息作简要说明。(要求:多角度提取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高宗时,流传民谣曰:“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即皇帝住所)卖酒醋”。该民谣
A.说明宋代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外贸政策
B.可以反映宋代商业发展环境较为宽松
C.揭示宋高宗软弱无能卖国求荣的史实
D.歌颂宋高宗勤政爱民发展经济的举措
2020-12-06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莲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两宋时期,社会上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现金支票)、茶引(类似有价证券)、交子、会子等金融媒介,出现了质库、检校库、抵当所等借贷机构,形成了官私兼备、缓急阙乏的借贷市场。宋代借贷市场的形成
A.平衡了金融市场的竞争B.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C.维护了政府的垄断经营D.减轻了百姓经济负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初年,苏舜钦的《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记载:“地占三乡,户率三千,环四十里……皆以树桑栀甘柚为常产。”这数千家果农以果园为“常产”,“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这反映出当时苏州地区
A.小农经济逐渐解体B.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C.商品经济发展繁荣D.雇佣关系日益普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代初年,民间在使用铜钱的同时,逐渐选择白银作为重要资财和大额交易的流通媒介。在 1581年张居正实行赋税制度改革后,白银的货币功能官方化、制度化。此时大量西方白银的 流入支持了白银货币选择的趋向。明朝货币的变化
A.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B.反映了西方经济发展受制于明朝
C.说明了政府已经废止闭关锁国政策D.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宋代时期,温州农村“地不宜漆而器用备”,所用漆原料大多来自浙西山区;平江府洞庭湖山区农户以种桑和橘为生,所需树苗皆由外地输入,而“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绍兴等地养鱼之风日隆,所需鱼苗由江州远贩而来。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A.对外贸易已十分发达B.区域间经济互补性较强
C.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D.农村消费以市场为主导
2020-08-0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清代嘉庆《松江府志》载:“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清代乾隆《真如里志》卷一载:“标布,紫白二色,比户织作,昼夜不辍,暮成匹布,晨易钱米,以资日用。”嘉庆《南翔镇志》卷十二,引明末人张鸿磐“请照旧永折疏”日:嘉定县“仅种木棉一色,以棉织布,以布易银,以银籴米,以米充兑。”

——摘编自萧国亮《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农村家庭棉纺织生产》

材料二 光绪初年的《嘉定县志》载'“吾邑土产,以棉布为大宗,纳赋税,供徭役,仰事俯育,胥取给于此。近来货日滞,价日贱’故民日困……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嘉定县钱门塘乡的“居民向以花布为生。同光年间,男耕女织,寒暑无间。迩来沪上设有纺织等厂,女工被夺,几无抱布入市者。”

——摘编自刘华明《近代上海地区农民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上海地区家庭棉纺织业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上海地区家庭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并简析原因。

2020-07-2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