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ニ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并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2 . 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货币既推动肴经济的发展,又影响着政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事实》载:“四川山路峻险,铁钱脚重,难于赍挈”,“当时设法者措置得宜,常预桩留本钱百万贯,以权三百万贯交子(纸币),公私物一,流通无阻,故蜀人便之。”元末为了支付镇压农民军的军费,新的钞票大量印行,不到两年,原先规定可以兑换1000文铜钱的至正印造元宝交钞,便只能兑十几文了。元末人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收有散曲《醉太平》小今:“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黄河)变钞(钞票贬位)祸根源,惹红巾(起义军)万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宋朝交子流通的背景。并比较宋元时期纸币流通的作用有何不同。

材料 二三十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倪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位。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摘编自《中国货币银元》《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和主要措施,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变化的影响。

材料三 每次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1930年代大箫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19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

——向松柞《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和崩溃的原因。

3 . 某高中学生围绕“社会生活的变化与时代的变迁”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制作了几张资料卡片。

卡片一广告中的唱卖

(1)根据卡片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这一现象对社会生活有何影响?

卡片二表格中的生活

(2)卡片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表现在哪些方面?导致这些变化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卡片三图片中的物价

(3)参考卡片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法币不断贬值、人们生活日益艰难的原因。

卡片四史料中的物种

(4)卡片四中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一历史现象对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材料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4)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农村经济较以前虽有所提高,但在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广大地区,既不知积肥施肥,也没有水利灌溉工程。荆湖南路的西岸地区,“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其间,盖史谓‘刀耕火种’也”。在许多地区,“百家为村,有食者不过数家,贫破之人十常八九”。另外,宋政府财政吃紧,急于敛财,往往拿商人开刀,特别是活动在农村的中小商人,更成为其苛敛的对象。

——摘编自全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1980年代中国农村的改革,是在农民的探索与地方开明领导人的支持与相互推动中开始的,粮食等农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坚定了决策者的信心,最终形成全国性政策。1984年邓小平考察江苏,当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他看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希望,他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摘编自萧冬连《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背景并说明其意义。
2021-05-01更新 | 104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1-03-26更新 | 2091次组卷 | 8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 “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3)分析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8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9 . 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论述道:“人聚于乡而治,聚于城而乱。聚于乡则土地辟,田野治,欲民之无恒心不可得也。聚于城则徭役繁,诉讼多,欲民之有恒心不可得也。”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是(   
A.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B.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C.市民阶层争取自身权利D.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20年,欧洲爆发了贸易危机,以西班牙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遭沉重打击。1634年,菲利浦四世限制船只出海;1639年,在马尼拉,许多商人遭西班牙人屠杀;1640年,日本断绝了与澳门所有贸易;1641年,马六甲落入荷兰人手中,印度果阿与澳门的联系也被切断,中国白银流入被阻断。明朝末年日益恶化的通货膨胀(针对铜钱),正是白银进口长期不足的严重后果之一。长江三角洲人口稠密、经济高度商品化,急需白银对付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导致谷价暴涨,给城镇居民带来极大灾难,以养蚕为生者处境艰难。由于国际丝绸贸易萎缩,浙江湖州丝绸迅速衰落。16261640年,罕见旱涝和蝗灾接踵,伴随天花,导致晚明人口大幅下降,中国也被卷入17世纪那场困扰着地中海的世界危机。三吴向为出口贸易中心,因白银流入受阻外贸获利大打折扣,无暇自顾。宋明国赋“取诸东南,用之西北”的传统受到挑战,盖“东墙”穷绌,何以补缀“西墙”?崇祯困坐深宫,为饷银发愁。

——摘编自《揭秘明朝灭亡真正原因:竟是灭亡于经济崩溃》

材料二   在战争期间,英国征服的法国在加拿大殖民地,大部分归还原主人。英国将马尼拉和哈瓦那归还西班牙,将瓜德罗普、马提尼克、圣卢西亚、戈雷和印度的工厂归还法国。作为回报,法国将加拿大、多米尼加、格林纳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和多巴哥割让英国。法国还将路易斯安纳州东半部(从密西西比河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区域)割让英国。西班牙把佛罗里达割让英国。法国在枫丹白露条约(1762年)中秘密地把路易斯安那给了西班牙。此外,当法国在印度重新建立工厂时,法国承认英国客户是印度的统治者,并保证不向孟加拉派遣军队。英国同意拆除在洪都拉斯的防御工事,但保留了一个伐木殖民地。法国割让了它在北美大陆的所有领土,但保留了纽芬兰岛和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两个小岛的捕鱼权,那里的渔民可以在那里弄干他们的渔获。法国的殖民地瓜德罗普也获得了回报,它被认为比加拿大更有价值。

——摘编自1763年《巴黎和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后期经济发展状况。简析导致明朝末期经济状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63年《巴黎和约》签订,其签订的国家是哪两个国家?是什么战争的结果?简评1763年《巴黎和约》的影响。
2022-07-2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科)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