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从明末到清代,湖广的稻米大量顺江而东下,以接济江浙产棉区和棉织区,乾隆年间江浙有些县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据此可知,明清江浙地区
A.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B.人口大幅增长
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D.农业发展落后
2019-07-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A.粤商和徽商
B.台商和港商
C.徽商和晋商
D.闽商和粤商
2019-07-01更新 | 90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
B.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
C.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
D.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2019-06-22更新 | 632次组卷 | 3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2019-06-08更新 | 11984次组卷 | 16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其内容多劝诫乡绅“不搀搭低银”、商贾“当银钱足其等色”及大众“不行使低假银”等。这些善书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A.农业生产不受重视
B.白银大量外流
C.市民阶层兴起
D.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
2019-05-30更新 | 208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江浙地区唐宋以后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东南之田,所种惟稻”。但到了明中后期,“农田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植者,则十之七八”,各地广种棉花、甘蔗、果木、烟草等作物的记载也多见于史书。这种现象反映了江浙地区
A.经济重心地位日渐凸显
B.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加强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分布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出口的商品有236种之多。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清政府逐渐废除“海禁”政策
B.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比较密切
C.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孟姜女哭长城》故事演变

时代故事梗概
春秋时期故事原型为齐庄公袭莒,随征的杞梁战死,齐侯路遇杞梁妻,向她吊唁,杞梁妻不接受郊吊。
两汉时期故事的中心从“悲歌”变为“崩城”。
隋唐时期故事时间移至秦朝,“崩城”变成“崩长城”,与秦始皇挂上了钩。
宋元时期故事中的“札梁妻”改为“孟姜”,有关孟姜女的故事话本大量出现。
明清时期故事演变为秦皇想娶她,她要求为夫造坟造庙和御祭,祭毕自杀,秦皇失意而归,各地兴起了孟姜女立庙运动,民间的孟姜女传说大量出现,得到文人学士的承认。

——据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中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9 . 赵冈先生在《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认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他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
朝代战国西汉南宋清(1820)
城市化率15.9%17.5%20.8%22.0%6.9%


表中唐朝时期城市化率程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
②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
③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
④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市镇起源于宋,发达于明清,但直到1909年还并非正式的行政建置。镇是乡村市场的最高一层,市镇通常有米店、布店、百货店、竹木店、面食点心店、酒酱店、水果茶叶店、烟纸杂货店、豆腐店、水鲜行、肉铺、药店、茶馆以及各类摊贩,还有榨油坊、铁匠铺和浴堂、成衣铺等。明中叶起,丝、棉市场大开,收益较粮食生产更高,于是家家栽桑养蚕缫丝,户户植棉纺纱织布,机杼声日夜响彻乡间,甚至镇上、县城里的居民家庭也参与进来。一般市镇的寿命都很长,少数大镇如盛泽、乌镇依赖丝、棉等跨地区贸易而发达。政府的军事派出所、税务分所也设置于镇,大的繁荣市镇甚至派出通判、县丞坐镇。

——摘编自黄晓峰《王家范谈明清江南的“市镇化”》

材料二   15世纪前伦敦工商业并重,17世纪贸易约占全国贸易量80%的纽卡斯尔有一半的生活用煤运到伦敦,1580年至1640年,自东北三郡运往伦敦的谷物增长了14倍。17世纪中期伦敦商人普利面向全国各地商人批发呢绒。16、17世纪,伦敦出口呢绒至少占全国70%,出口谷物量也居第一位。伦敦进口的商品有高级消费品和奢侈品、日常生活用品、工业所需原材料等。1700年,伦敦约占全国总进口的80%,这些货物从伦敦再送发到各地,有不少商品是从伦敦进口后经过加工再度出口。海外贸易商人以伦敦为基地,积累的财富也安置于此。伦敦还有面向全国市场的丝织业、钟表业和金银首饰业,以及造船、兵器制造和玻璃制造等大工业生产。

——摘编自刘景华《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城市经济职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在16、17世纪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