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2019-12-27更新 | 1312次组卷 | 87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表格能够说明
年代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
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
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
A.商税收入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B.北宋时期纸币成为市场流通的货币
C.宋代加强农村契约租佃关系的管理
D.边境榷场贸易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
2019-09-22更新 | 934次组卷 | 28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朝贡贸易推动地区商业繁荣
B.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C.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日益巩固
D.市镇的政治色彩不断提升
2019-09-19更新 | 274次组卷 | 23卷引用: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朝诗人王建诗云:“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由此可知,唐代
A.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B.城市市坊制度打破
C.专制制度有所松弛
D.城市夜市比较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汉昭帝时召开盐铁会议,代表政府的桑弘羊与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就西汉以来的财政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会后政府颁布法令,改酒业官营为向卖酒者征税,又下令罢关内铁官,部分地允许私人采炼和贩运铁器。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抑商政策发生异变
B.盐铁官营不利于国家统一
C.民意左右着政府的决策
D.官营经济由膨胀转向收敛
2019-08-22更新 | 128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南宋以后,随着江南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波义信先生把南宋时杭州的商品集散和流通划分为三个层次(环)的市场圈。一环市场圈由杭州和它的近郊区组成;二环市场圈是杭州的中距离商业运输圈,它直接供应杭州150万人口的日常需要物资,如米谷、薪炭、油脂、鱼肉、生鲜食品、原料、建筑材料、茶、盐等,其范围涉及明州、衢州、镇江、黄池等地;三环市场圈是杭州的远距离商业运输圈,它联络全国,甚至波及海外。其实各个城市都能够划分出大小不等的市场圈。市场圈是通过商品的消费和商品的吐纳构筑的。……这些市镇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城市的周边,依次递进,构成了市场网络的联结支点。它们的兴起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是分不开的。

——李晓《宋代城镇综合经济功能的增强与城乡经济一元化》

材料二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注:华亭即徐阶,明代内阁首辅)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徐光启为明代内阁大学士)

材料三明清江南地区依托多种经营有机结合的集约化农业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拥有充足的原料市场,如蚕丝、草棉两大类,又有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产生的农业过剩劳动力构建的巨大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因而使得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丝织业与棉纺织业两大手工行业极为突出,向为学者所关注。……明清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都吸引本地或外地人口参与,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及时加以管理。

——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宋代市镇兴起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述。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年间为2.2亩,清康熙年间为1.5亩。尽管明清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很多徽州村落却走向鼎盛。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手工业繁荣
C.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
D.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成为交通枢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代一些商人往往通过购藏图书、构筑馆阁等多种方式积极向士阶层靠拢。另一些士人阶层逐渐抛却“安贫乐素”“口不言利”的传统信条,纷纷加入商人的行列。这一现象反映宋代
A.四民界限趋于模糊
B.整个社会信仰改变
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D.士商阶层相融合流
2019-07-09更新 | 78次组卷 | 20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列各项能够体现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特征的是
①经济作物发展迅速
②开始出现手工业中心
③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④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