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以大历史观审视,明至清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与文化无疑具有阶段性的总汇性质;也必须注意到,这一时期为传统中国迈入近代社会培植了活性因子,准备了运作机制。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活性因子”的有
①市民阶层的壮大②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③商品经济的繁荣④近代民权意识的勃兴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1-09更新 | 4552次组卷 | 49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
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
C.“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
2021-01-09更新 | 6511次组卷 | 70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3 .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
A.商品经济B.农业经济C.资本主义萌芽D.官营手工业
4 . 下面是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的图片。这些货币的出现,不能推断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农业的发展B.冶铸业的发展
C.商业的发展D.各国市场走向统一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南宋)华岳《田家其三》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不能照抄原文
(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4)“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2020-10-12更新 | 137次组卷 | 18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伟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史料记载北宋初年,四川地区富民发行交子“收入人户见现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街市易,如将交子要取现钱,每贯割落三十文为利”,据此可知,当时的交子
A.已经具有纸币的性质B.是由官方发行予以担保
C.可在全国范围内流通D.促进该地商品贸易发展
2020-10-06更新 | 467次组卷 | 14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此景的出现,表明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宽松环境利于商业繁荣
C.官营手工业的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
2020-10-05更新 | 5253次组卷 | 57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民族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正确的有
①铁犁牛耕出现并发展   ②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   ③手工业分工细密
④货币流通广泛   ⑤涌现出一批工商业中心城市   ⑥培植了水稻和粟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史·吐蕃传》记载,当时河西走廊为西夏所据,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地)诸国商人多绕道鄯州(今青海乐都)贸易,西域诸国与宋朝通使亦取道于此。这反映出当时
A.战乱促进边疆地区商业的发展B.政权并立局面并未阻隔中外贸易
C.青藏地区的政局相对比较稳定D.宋朝政权积极维持与西域的联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城镇数量大幅增加,城市人口膨胀,城市中工商业从业者增多,地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层出不穷,导致传统的政治性城市向经济性商业城市转化。与此同时,城市格局因古典坊市制的崩溃而有重大改观,临街设店的近代型城市风貌已初见端倪。更值得重视的是,宋代已经出现了少量的生产性工商业城市,如浙东金华可以认为是纺织城镇;徐州附近的利国监可以视作冶金城镇,还有常聚十余万矿冶工匠的江西铅山场、广东岑水场亦属矿冶城镇;四川井研县亦有数万井盐工匠,可谓盐业城镇。

——摘编自葛金芳《经济变革与宋代工商业文明的加速成长》

材料二   在宋代,农产品粮食和原先主要是作为家庭手工业产品的绢帛大量走向市场,转化为商品,并且成为市场上的主要商品。家庭手工业继续发展,而与农业脱离的手工业也有了显著发展。因而为纺织手工业提供原料的棉花、麻和蚕桑等,亦相应地发展起来。为供应市场的需要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甘蔗、果树、蔬菜等也跟着发展起来。

——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农业发展的新现象,并说明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