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莫高窟“耕作图”                                           男耕女织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比较图一图二,提取有关唐宋城市商业活动历史变迁的信息。

材料三:常熟地主谭晓;低价购买大片空闲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

——《中外历史纲要(上)》

明代成化、弘治(14651505)以后,“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比如绫绸集散中心盛泽镇,受雇于机坊的就达数千人之多。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美国学者弗兰克认为,16-17世纪,中国凭借制造业和出口的竞争优势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中国占有当时世界白银产量的1/41/3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的新气象。

材料四:自甲午战争之后,国人兴起了创办实业的高潮。随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清政府放弃对设立民营轮运公司的禁令,航运业得以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兴办起来。据统计,18951900年间,各地先后开业的小轮船运输业约100家,从光绪二十七年到宣统三年(19011911年),先后创办的大中型轮船企业46个。这11年间新创内河轮船企业合计达405家,资本总额约580多万元,这样就大致形成了遍及上海、长江千支流以及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的航运网络。

——摘编自《中国近代航运业之演进》


(4)据材料四归纳甲午战争后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其发展的因素。

材料五:1978年的中国企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也许我们从外国人眼中能看得更真切一点。美国记者马修斯在中国工厂观察记中写道:“当我走进一个车间的时候,有三名女工正在同旁边桌上的另外三名女工聊天。在我逗留的几分钟里,只有一个女工干了活……去年,全厂85%的工人都增加了少量的工资,对很多人来说,是1020年来第一次增加工资。”一位日本记者发现重庆炼钢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其中140多年前英国制造的蒸汽式轧钢机竟然还在使用。《读卖新闻》记者写道:“日本的集成电路工厂干净得一点灰尘也没有,相比之下,上海这家工厂简直像马路工厂。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31名技师,平均年龄是56岁。”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878-2008)》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目标。
2022-06-1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在《夷坚志》中记载:“忠训郎王良佐,居临安观桥下。初为细民,负担贩油,后家道小康,启肆于门,称王五郎。”这反映出当时
A.重利风气日益兴盛B.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
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官商勾结的现象严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明末,一位来自欧洲的神父拉斯戈台斯曾记录说:“每个中国人在购买东西时都会随身带着一把钢剪,根据货物的价格把银锭铰成大小不等的银块,再用戥子称出小银块的重量。人们在做这件事情时非常熟练,如果需要二钱银子或者五厘银子,他们往往一次就能凿下准确的重量。”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B.白银产量高
C.经济作物的种植D.商帮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明清时期,在江南有些地区出现了“士大夫之家,皆以畜(蓄)贾游于四方”,如湖南衡州府,士大夫“登垄逐末,黜素崇华”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反映出(  )
A.传统的社会结构趋于瓦解B.士商渗透现象明显加剧
C.商品经济冲击了传统观念D.重农抑商政策日益松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据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南宋都城)杭州城内外,……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材料表明
A.商品交易突破空间限制B.商品交易突破时间限制
C.杭州城以经济功能为主D.政府重视商业贸易活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一些地区开始有了“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说法,这主要是由于
A.西方文明的影响B.区域商帮的推动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抑商政策的松动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通航的海港至少有20多个,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十多个。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60个以上,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进口商品在北宋前期不超过50种,至南宋增至300余种,大致可分香料、宝货、药材、矿产、燃料、纺织品和动植物初级制品等几大类;输出商品以手工产品为主。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市舶收入(官府的进口税)为三十万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为二百万缗。开创出一个中国主导国际贸易的时代,并基本上垄断了中国到印度的航运。

——摘编自《简明中国经济史》与金开诚《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两宋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以及社会观念变动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表1 宋代赋税收入(万贯)(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
年代赋税总入农业二税百分比茶、盐、酒、商等税百分比
997年3559232165%123835%
1021年5723276248%293652%
1077年7070216230%491170%

据此可知,宋代
A.农民的负担不断减轻B.民营工商业居于主导
C.工商业有了较大发展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首竹枝词中的历史情景当发生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10 . 春秋到战国中期,韩赵魏均铸有自己独特的货币。战国后期,增添了形态统一的小方足布和圆钱。这表明当时
A.实现大一统B.货币完成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D.中央集权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