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它反映出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出现农村集市B.出现坊市分离C.商业市镇兴盛D.长途贸易繁荣
2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明朝中期对外贸易图
A.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B.世界各地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C.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D.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已经具备
3 . 历史想象是历史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想象是一种有凭借的再创造,建立在“实构”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可以“虚构”的创作;它必须从已获得的历史知识那儿下手,也只能在已知历史事实所提示的范围里驰骋。

——罗志田《复活往昔的历史想象》

材料二



图唐长安平面图
长安是唐代的首都,是世
界上最大的都城。它不仅
是政治中心和手工业中心,
也是国内的头等商业城市。
长安人口约30余万户。市
内商贾云集,空前繁华。
西市多为中亚、波斯、大
食商人所聚居,“胡风”、
“胡俗”很盛。
——赵毅等编《中国古代史》

结合材料展开历史想象,行走在唐朝长安的大街上,你可能会看见哪些典型的历史现象?试举两例,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现象选取需符合时代特征与场景设定,阐释完整,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从图1到图2,其中商业中心发生了许多变化,对这些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政治中心的变迁对经济重心迁移起决定作用
B.“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推动了当地商业发展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制开始瓦解
5 . 如图是反映汉代市井生活的画像砖,市井有市墙围绕,三方设门,市中置有市楼一座,上悬一鼓,市共分四个交易区。此图可用来说明汉代
A.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B.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
C.政府对商业的严格管理D.民间集市贸易的发达
2020-07-21更新 | 16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
2020-07-09更新 | 14236次组卷 | 152卷引用:五年(2019-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清时期出现“典卖现在之产,稀图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为一大股”的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而山东人刘滋世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结果起家致富,20年后,“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材料说明
A.商人购田阻碍扩大再生产
B.出现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
C.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开始出现
D.政府已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2019-10-08更新 | 487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古代货币的形成与发展与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下面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充分说明了
A.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
B.商帮出现后的垄断
C.纸币方便携带,完全取代了金属货币
D.商品经济的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下图所示,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有汗血马、毛皮、葡萄、核桃等传入中原。中原有丝绸、瓷器、茶叶、冶铁、凿井技术等传入西域。这说明
A.外来物品传入改善人民生活
B.中原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丝路的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代专业的旅行指南图已普遍出现,最著名的是《一统路程图记》。该书绘制了北京、南京及各省的重要地名及主要交通路线,并附录山川险夷、著名物产、治安好坏等。人们外出时可检索路引目录,查找相关地名,便知行程里距和沿途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休闲旅游之风盛行
B.国内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C.社会服务体系完善
D.南北经济文化差距的缩小
2019-05-10更新 | 567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汕尾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