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南宋时期形成多个不同的货币区, 流通不同的纸币,形成不一样的铸币。四川地区延续使用钱引和铁钱,出现了关外银会子和小铁钱会子等纸币;长江以南使用铜钱和东南会子;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使用铁钱和淮交;京湖地区使用铜钱和湖北会子,这表明,当时(     
A.政府丧失货币主权B.货币管理制度混乱
C.经济区域差异较大D.商业经济发展繁荣
2023-01-06更新 | 412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明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汉时期,金属铸币的使用曾非常普遍;进入东汉以后,布帛逐渐在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货币功能。曹魏建立之初,曹丕即下旨“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这一法令(     
A.利于自然经济的发展B.易导致市场规模萎缩
C.源于铜矿的严重匮乏D.旨在扶持官营丝织业
3 . 货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60年,元朝印造“中统元宝钞”,以银为本。1275年,禁止民间自由买卖金银和使用铜钱,规定纸钞“出纳者,虽昏烂,并令收受”,“丁钱田赋,皆可以钞纳”。

为了维护纸币的法定地位,元朝政府规定纸币发行的准备金制度,若纸钞“稍有壅滞”则“出银收钞”;将纸币发行权统归中央,由户部统领,下设宝钞总库、印造宝钞库、烧钞东西二库等,分别掌管宝钞的储存、印制、发行和销毁等。1282年和1287年颁布《整治钞法条画》《至元宝钞通行条画》,规定:严禁伪造,凡印造伪钞之人,一律处以死刑;不准买卖、使用伪钞。 元初,严格控制纸币发行数量,纸币币值稳定。后来由于大量增发纸币,引起纸币贬值。明初发行的“大明宝钞”,是一种不可兑换的纸币。朱元璋规定“凡钞一贯准钱一千”,而实际流通中,百姓重钱轻钞,多打折使用。

16世纪,明朝政府允许部分徭役折征银两,后来规定一切赋税、徭役统一折银缴纳。第一次来华贸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没有卖出一件英国货,只是抛出了八万枚西班牙银元”。据统计,自马尼拉开港到明亡的70多年间,经此港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约合4000多万库平两。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通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释元明两朝货币使用的变化。
2023-01-04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朝万历年间编写的《万宝全书》第2卷《天下便览路程》中详细介绍了全国6条水路、12条旱路的情况,第26卷《客商规略》中介绍了各地的物产、物价、饮食服务等。类似书籍在 明中叶刻印甚多。对此历史现象解释准确的是(       
A.政府规范了驿站的管理B.科举选官机制更加完善
C.活字印刷技术普遍推广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5 . 有学者指出:“宋代社会,儒生与商贾之间,可能颇有分流,前者以内圣外王自我期许,志在经国济世,尤其理学家们不屑言利。明代中叶以后,风气颇为不同,江南士大夫如有余力,也会投资商业活动。”明朝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商业有较大发展B.心学成为主流思想
C.科举考试形式灵活D.不再实行重农抑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022-12-31更新 | 424次组卷 | 25卷引用:上海市桃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上·江苏南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陆九渊在《与张元鼎书》一书中,针对金溪农民在农闲时从事制陶业评论说:“今时农民多困穷,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这一现象(     
A.缓解了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B.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C.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D.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多元发展
2022-12-27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励德双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所示中国古代中原王朝是立足于东亚的农业大国,汉唐农业帝国的立国态势是“头枕三河、面向西北(草原)”,但是到了宋代、特别是南宋,其立国态势一变而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宋代的这一变化基于(     
A.海外贸易的兴起B.中央集权的加强
C.经济格局的变动D.重农抑商的废弃
9 .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描述:“宋元时期,以前被称为圩市、草市或墟的定期集市,有些已发展为固定的市镇。北宋时开封居住着20多万户人家,有各种各样的行业,许多地方还有夜市。南宋时杭州人口达39万户,120多万人,百货买卖,客贩众多。”这表明当时(     
A.区域经济发展均衡B.商品经济较为兴盛
C.全国人口迅速增长D.城市政治职能强化
10 . 两宋时期,市民消费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消费,其中“花鸟山水,歌舞书画,钟竹文墨”成为时尚。这一消费观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榷场贸易的推动B.坊市制度的突破
C.重农抑商的废弃D.商品经济的发展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