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宋真宗时,在地方官的协调下,统一由益州的16家富民发行交子,互相连保,以维持信用。交子以铁钱为本,用纸印造,填写钱数,由发行者押字后付给交纳现钱的人。交子的发行
A.便利了榷场间互市贸易B.推动了商业发展
C.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淡化了门第观念
2 . 对民间买卖关系,唐《杂令》规定:“诸公私以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宋代始有红、白契之分,凡加盖官印的契约称为红契,其举证效力高于未加盖官印的私契;经官府验证收税的税契成为剖决纠纷的重要依据。这一变化表明
A.民间交易法制意识增强B.私有财产观念日益普及
C.政府严格限制商业贸易D.经济发展影响经济立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清代《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佛山)“东南一巨镇也。其西北一带,上溯渍水,可抵神京,通陕洛以及荆吴诸省。四方之来游者日以万计,然皆以舟舶泊岸,不少劳馀(余)力也。”这反映了当时
A.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政府积极推动对外贸易
C.工商业发展推动人口流动D.交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关于西夏铸币的部分信息。从中可以看出
名称年号年代文字和书体
人庆宝钱人庆1144—1148西夏文
天盛元宝天盛1149—1169汉文(楷书)
乾祐元宝乾祐1170—1193汉文(楷书、篆书、隶书)
乾祐宝钱乾祐1170—1193西夏文

①是契丹族历史发展的反映②保存了西夏的民族文化
③排斥宋朝钱币的流通使用④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01-20更新 | 227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北京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临安府(杭州)是南宋的都城,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商业中心。在宋金战争中,北方人大量南迁,其中不少士民和商贾都集中到杭州,使杭州的人口大增。杭州市场上的各种商品,都来自其他地区,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杭州城内,自大街到坊巷,大小店铺连门皆是,“即无虚空之屋”。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而且“万物所聚”,交易量很大,珠子市的买卖“动以万数”,尤其兴隆。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二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经济作物棉、麻、桑等品种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经营地主的出现是明后期农业领域的新现象,他们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的管理,亲自参与生产过程。明朝后期,在若干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使用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工场式生产的经营手段。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杭州商业繁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6 . “四川人因铁钱太重,行用不便,由富民发行一种纸币。每张计钱一缗。每隔三年,由发行的富民将旧票尽行收回,另发新票,称为“一界”。……仁宗时改官家发行,禁民间私造。……(后)把那种纸币改名为“钱引”,扩充推行的区域,当时除闽、浙、湖、广外全国通行。”对文中纸币说法错误的是
A.是当时的单一流通货币B.最早出现于北宋的四川
C.适应了商业贸易的发展D.取得了制造的合法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统计,贞观年间,一两银子可以买200斗米,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4000多元人民币;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买377.6斤米,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660.8元人民币。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明代经济衰退消费水平下降B.唐代农业发达稻米产量较高
C.赋税征银加剧了白银货币化D.对外贸易导致白银大量流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汴京城外“脚店”(供人临时歇脚的小型客栈)以及城内的“孙羊正店”(高规格的豪华酒店)门口都竖立着书写店铺名称的“灯箱”。由此可知,宋代
A.都城夜生活活跃B.商业广告形式多样
C.城市化进程加快D.坊市分区制度瓦解
9 . 妈祖是中国民间信仰的海上佑护女神。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朝廷赐庙额“顺济”给妈祖,这是妈祖第一次得到朝廷认可。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朝廷赐妈祖“灵惠妃”的称号,妈祖完成了从地方神到全国女神的转变。这从侧面印证了两宋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B.海外贸易繁荣
C.北方民族压迫D.儒学信仰动摇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加重了江南的田赋征收,同时规定征收一定数量的丝绢实物。自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7次远航中,丝织品是贸易的主要物产。明朝后期,嘉兴所辖濮院镇“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吴江的盛泽镇“居民稠广,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仅丝绸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归安县“男耕女织,农家本务,况在本地,家家织经”。江南官营织机有3 500台,民间已超过万台。明后期废除了匠户和徭役制度,丝绸机户有机会积累原始资本,扩大生产,机户郑灏家就有“织帛工及挽丝佣各数十人”。

——摘编自李绍强徐建青《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明清卷》

材料二 从18 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1786年,曼斯菲尔德的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莱特的克罗姆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在韦奇伍德埃特鲁利亚制陶厂中,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如拌土车间、制胚车间、上釉车间、烧窑车间、上彩车间等,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所指定的一道生产工序。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款。”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