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2019-06-10更新 | 6022次组卷 | 73卷引用:山西省襄汾高级高级中学校2023-2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2019-06-08更新 | 12045次组卷 | 16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开学)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3年,河南安阳殷墟附近发掘的165座平民墓中,83座有殉贝。从有些贝的放置位置看,好像是作为装饰品用的,但多数含在口中或握在手里,与后世用玉或铜钱随葬的风气相同。这说明当时
A.用贝殉葬是平民特有的社会现象
B.平民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改善
C.贝作为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象征
D.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念进一步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初,政府在今青海、川西一些地方设茶马司,以茶叶换藏马;在东北边境设互市场,以布匹、粮食换蒙古族毛皮、牛马、木材。明末,女真族兴起,明政府在开原、抚顺设互市场,交换女真族人参、马匹、东珠、貂皮。这表明明朝
A.北方贸易比南方还发达
B.对外贸易比对内贸易还发达
C.推动民族地区贸易发展
D.边境放弃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婿,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了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
B.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
C.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
2018-05-13更新 | 2223次组卷 | 59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偃师中成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史实的是
A.流通铜币
B.“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明太祖发布诏令禁止白银流通,但是到了明代中期,白银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主要货币。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标志着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

但是,历来国内采纳银两皆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践的局面……在欧洲,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种悬殊的金银差价,使外国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更为有利可图,因而大量流入中国。正是由于此时大量外银流入国内,非常及时地补充了国内白银的供给,缓解了银荒。据统计,仅明朝后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就超过三亿两。

材料二   明清之际就有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其中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的著作中都提到了明代白银的流通情况,并以“银力竭”即白银供不应求为由提出了废止金银流通的一些主张。

——摘编自《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白银货币化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或观点),并就所拟论题(或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