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2022-06-16更新 | 13968次组卷 | 109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下图的封面形式常见于明代刻本书籍,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该图可以佐证明代(     

A.开始出现雕版印刷技术B.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
C.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D.士人思想摆脱了专制束缚
2022-09-08更新 | 4652次组卷 | 30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洋浦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此景的出现,表明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宽松环境利于商业繁荣
C.官营手工业的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
2020-10-05更新 | 5250次组卷 | 5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观澜湖双优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初,在与蕃部进行马匹交易时,“官取良而弃弩(劣),禁其私市”。之后调整为委派专门的官员“谨视马之良驽,驽即印识之,许民私市焉”。上述政策调整说明
A.官府倡导商品经济发展B.民间交易日益趋于繁荣
C.边境贸易涉及国家利益D.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保护
2022-05-26更新 | 641次组卷 | 13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12月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州地区的社会生活,在晚明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奢靡,去朴从华,新奇刺激,轻视礼教,成为当时城市社会取向。社会各阶层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多样化、享乐化的同时,还对文化生活必需品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生活因此而繁荣发达,纷呈多样。该地风尚往往开风气之先,成为许多地区乃至全国争相效仿的时尚。而到了清朝前期,苏州举凡吃、住、行、玩,都有相应的服务行业和服务设施,达官富豪可以在那里尽情享受,技艺百工可以在那里觅食谋生。市民生活与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他们追求高档次的物质生活,社交形式趋新,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等。

——摘编自韩佳女、姚媛、赖冰清《论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与文化》

材料二自1760年到1800年,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由10%上升到20%,但这个时期属于城市化的早期阶段,上升速度比较缓慢。1760年的英国,工业革命的范围主要是轻工业,分布在钢铁、煤炭、交通等重要的部门,由于关键的技术问题未得到解决,一时尚未有突破性的进展。19世纪是英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阶段,在1801~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由20%上升到50.2%,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在这个阶段中,纺织业的发展是城市化前进的重要动力,随着蒸汽机的普及,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到1815年时,英国已拥有几千台蒸汽机,英国的棉纺织企业主大部分成了“蒸汽工厂狂”。这个阶段出现了一批由交通运输业带动产量的城市。自19世纪20年代第一条铁路的建成到19世纪50年代铁路网的形成,英国仅用30年的时间,其间,与铁路发展配套的各行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摘编自牟元军《论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至清朝前期江南城市社会生活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原因。
2023-02-19更新 | 288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清中期以前苏州地区重要经济指标统计表(部分),据如表可推知,清代中期苏州地区
糙米价格(每石)棉布价格(每匹)踹匠工资(每匹)
1665年约400文约30文11文
1724年约1000文约30—35文约11文
18世纪末约1500文约100—200文约14文
(注:踹匠是踹布手工业工人,强壮者每天可满布5匹;苏州当时有匠的2万人。)
A.人口膨胀影响劳动力价格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C.传统手工业逐渐走向衰败D.通货膨胀破坏城市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会典》记载了明朝前期进口货物交易情况。其部分货物交易情况,列表如下:

货物名称

苏木

胡椒

乌木

檀香

计量单位

规定价格

500文

3贯

500文

500文

与疏球贸易价格

10贯

30贯

与通罗贸易价格

5贯

25贯

40贯

10贯

与满剌加贸易价

20贯

40贯

10贯

注:1贯=1000文;格“一”表示数据缺失。
据此可知,明朝前期(     
A.朝贡贸易特征明显B.对外贸易出超明显
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国内贸易发展迅速
8 . 清朝道咸年间,因“捐纳(通过捐纳报请取得官职)之人,大约称贷者多”,且手续繁杂。因此,“大半归票商承办其事”。下面是蔚泰厚苏州票号代办捐纳流程示意图。据此可知,这种代办方式(       
A.降低了行政审批的办事效率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旨在提升政府金融监管效能D.客观上利于晚清财政的近代化转型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9 . 清代,我国出现的一些女性诗画家“凭一小阁,卖诗画自活”,陈书(1660-1739)和骆绮兰(1756-?)是其中的代表。陈书的作品“世争购之”,她能够通过卖画“以佐读”。而作诗与绘画不仅是骆绮兰维持生计的选择,更是她精神自信的表达。她们为跨越闺阁做出的种种努力,是后世女性精神世纪苏醒与转型的先声。这反映了当时(       
A.商品经济的繁荣B.个性自由思想的发展C.文化活动的丰富D.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
2022-04-28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定安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一)历史试题
10 . 历史上的货币流通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山路峻险,铁钱脚重,难于赍挈”,“当时设法者措置得宜,常预桩留本钱百万贯,以权三百万贯交子(纸币),公私物一,流通无阻,故蜀人便之。

——《宋朝事实》

材料二   明初,政府承元代之制,发行纸钞,禁止金银的流通。但由于纸币的通货膨胀,在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民间主导的流通货币。明中叶以后,日本和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至隆庆初,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万历年间,政府把田赋与各种杂税合二为一,计亩征银,这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赵轶峰教授认为,货币的白银化给传统的社会经济关系带来强烈的震动。

材料三   在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下,l934年5月美国实行购买白 银法案,实施禁止白银出口和白银收归国有等措施,又使国际银价大涨。l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严重缺乏支付工具,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时任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曾在美国留学,对西方金融制度相对了解,强力主导推进币制改革。l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顶住日本强大压力,实行法币改革。将白银立即国有化,停止出口,切断白银与国际汇率关系;同时立即由中央、中国和交通三大银行发行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放弃银本位制,法币先后与英镑和美元确立固定汇率。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一,概括宋朝货币改革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说明宋朝纸币流通的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货币的白银化对传统的经济关系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