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较春秋时期有较大的进步,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都市商业贸易也得到空前的繁荣。商人为使自己的商品畅销,除了注重产品质量外,还看中了对产品的宣传。口头广告和实物广告就是我国出现最早的广告形式。早期的商业广告,还学会了利用名人效应等手段,这使得广告能够在整个交易时间内起着招引客人的作用。

——整理自《中国古代广告历史概述》

材料二:中国古代广告文化反映了古代的商业习俗,记录了古代商业文化演进的轨迹。随着市场竞争的出现,广告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大小经营者都注意广告中宣传商品和服务的特点,利用具有吉祥、发达、亲近等含义的字号和书法上乘、做工讲究的牌匾吸引人们的目光。不仅增加了号召力,而且为它们注入文化内涵,使之具有了较多的文化传播意义,从而使古代广告传播跃上一个新的层面,成为传达商业文化的载体。

——摘编自李燕《中国古代广告浅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早期广告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广告的特点。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三: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四: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六:(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主要经济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至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其根源。
(4)材料五和材料六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朝初年,商业发展出现了“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现象。这概括描述了当时
A.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B.南北方商品流通活跃
C.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
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019-04-27更新 | 147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主要集中在闽广商人手中,长期以来在朝贡贸易下,海外商人属于非法商人,直到1567年开放海禁以后才获得合法身份,但商船、数量和贸易地区仍受到严格限制,海关税饷虽有定额,但往往官吏“卖放指吓,倍索常例之外”。另外明朝政府刑法民法部分,有时“以罚代刑”,有时“以刑代罚”,更别说有独立的商法或海商法了。15到17世纪,中国海外贸易商人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独资和合伙制度,其雇佣的工人多由虚拟血缘关系的“义男”“义女”组成。这一时期商人群体虽然形成了商帮,但组织涣散,缺乏自发形成的海外贸易同业组织。

——摘编自王晶《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研究》

材料二   近代中国从身居高位的官僚到凡夫俗子、学徒、手工业者等都有经商倾向,例如南通状元张謇,成为“通官商之邮”的大绅商;光绪15年进士王同愈脱离官场从事商务等。近代沿江沿海的口岸处在中外关系的前沿位置,因“贸易旺、信息灵、人气盛”,成为商人群体的摇篮,据统计,1912-1928年,商人群体中,浙江商人占总数的34%、江苏占26%、广东占17%、福建占5.3%。伴随着商人群体的崛起,1904年诞生了跨行业、不限籍贯、拥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民主色彩的商会,其宗旨是振兴中华工商业。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海外贸易商人群体的状况,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海外商人群体相比较,近代中国商人群体的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括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7 . 随着统治者认识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经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曾颁布“贱商”令:“农民之家,许穿纳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穿布。”但他制定了“三十而取一”的低商税率;建立了便利商人的塌房制度,以保管商货,使商人免受官私中间人的剥削;平抑物价;建立起较为全面系统的市场管理法。

张居正为首辅时推行一条鞭法,将赋役折算成白银征收,为了交纳银两,农民、手工业者须将大量农产品、手工业品投放市场,换取银两,而国家为获取所需的物资也必须把所收银两投入市场。同时,由于力役折银,农民可以比较自由地高开土地。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据材料,概括朱元璋商业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施目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条鞭法对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说明推行一条法的经济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简评明代统治者的经济观念和政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朝在雄州等地开设了榷场,作为双方经贸文化交流的主渠道。辽国对宋朝的出口,有牲畜、矿物等特产。辽国从宋朝进口了大量物资,民众的吃穿用住等越来越依赖宋朝的供应,甚至辽国干脆放弃了铸币权,城内全部流通宋币。与此同时,大量中原书藉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其更接近中原汉族士民。

——摘编自唐博《千年雄安——宋辽时代的榷场边贸》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改变“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的诏令,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盖富家以财,贫家以躯,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到明朝灭亡前的七十多年里,世界白银的三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世界三分之二的贸易和中国有关。

——摘编自《月港:大明天子的经济改革新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辽时代的榷场边贸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中后期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铸币专营是古代国家相沿已久的传统政策,《管子》的“先王制币说”是其理论基础,如“握之则非有补于暖也,食之则非有补于饱也,先王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也”。自秦汉统一后,法律上就规定铸币权属于国家。唐初武德年间,政府令铸开元通宝钱时即规定:“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唐律疏议》亦有明文规定:“诸私铸钱者,流三千里,作具已备,未铸者,徒二年;作具未备者,杖一百。若磨错成钱,令薄小,取铜以求利者,徒一年。”

——摘编自邓耕生《谈我国古代手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

材料二   民国元年,沙俄趁中华民国初建,妄图攫取蒙古。当时中国百废待兴,财政极度困难,言兵无钱。此时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12月6日向全国发布了《钱币革命》的通电,要“行钱币革命,以解决财政之困难”。孙中山认为:纸币是比金属货币更具弹性的一种货币,中国财政紧张和金融恐慌往往源于金属货币本身的缺陷。因而现代国家必须采用更具弹性的纸币作为交易媒介。具体办法:“严禁金银,其现在作钱币之金银,只准向纸币发行局兑换纸币,不准在市面流行。”

——戴建兵《一个时代货币思想的进步孙中山货币思想及实践评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铸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实行“货币革命”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和民国初年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梦粱录卷十三》记载:南宋临安,每当夜幕降临,从清河坊至众安桥大街以及两侧坊巷的所有商店开始活跃起来,十里长街,灯烛辉煌,人流如潮,有些饮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各种流动小贩,无论是夜市集中的地段还是小街里巷,到处都有。“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在南宋江南那些繁荣的市镇中,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2)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商品经济有哪些新的发展?这一新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3)据材料三概括明初的商业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