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秦(罗马帝国)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缴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摘编自范晔《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史籍记载,从宋太祖开宝元年(968年)到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的200年间,阿拉伯帝国的商人、使节来我国的次数共49次。宋代的海外贸易额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很大比例,我国和阿拉伯帝国的贸易居当时海外贸易之首。宋朝时期的阿拉伯商人,不仅从事贸易活动,而且还积极传播伊斯兰文化。此外,他们将阿拉伯音乐和建筑技术等传入我国,把我国的造纸术、火药、丝织、陶瓷等工艺技术带回了阿拉伯帝国,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摘编自丁克家《唐宋时期我国与阿拉伯帝四的贸易往来及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与阿拉伯帝国交往的特点以及影响。
2023-04-0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根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西汉前期,工农商贾所生产和经营的产品,大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品和农民的生产资料;西汉中期以后,社会消费市场所里的商品,大多是专供统治阶级消费的奢侈品。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社会经济的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
C.“丝绸之路”的开通D.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2022-11-21更新 | 429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半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书·地理志》记载岭南地区“男子耕农,种禾稻、纻麻,女子桑蚕织绩”“(番禺)处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这说明汉朝岭南地区
A.盛行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B.重视发展对外的商业贸易
C.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D.与各地间的交流活动频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商代青铜器铭文中有很多赏贝、赐贝的记载。除了大量天然海贝之外,考古发现还有石贝、骨贝、蚌贝,甚至还有铜贝;小型墓葬群除一座墓出土贝83枚外,其他墓以出土贝一枚或数枚居多。这一现象
A.表明贝主要为贵族使用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凸显了青铜工艺的进步D.促进了长途贸易的繁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中期后,东京城的蔬菜种植由城内逐渐向城郊转移,京郊蔬菜、花卉园圃产业得以迅速发展。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B.坊市制度突破C.市场管理强化D.市民阶层壮大
6 .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且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这一变化反映了南宋时期
A.商税收入的增加B.坊市制度的瓦解
C.商业发展超过农业的现象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臣僚言以金银博买,泄之远夷为可惜。乃命有司止以绢帛、锦绮、瓷漆之属博易”。该项政策
A.推动了官营丝织业的发展B.导致了对外贸易的萎缩
C.刺激了民营陶瓷业的发展D.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松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盛行时之汴京市场形式已大改观:第一,随处皆有小卖行贩,交易并不限于市区。第二,随处街面,皆有商店酒楼旅舍瓦子(即戏场)之开设,场市分区之形式全不存在,第三,交市时间上之限制,亦不存在,每日自天未明至于深夜或竞通宵,皆有交市之行为。第四,商店之开设,交易之举行,虽脱离市区地域之限制,然常有多数同业商店及多数同业贾贩之交市,集合于特殊之街巷,或特殊便利之地点,称之为“行”或“市”。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三  (清前期)苏城机户(工场主)多雇人工织。机户靠手中的资本、生产资料购买劳动力(雇工),“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匠(雇工)“计日受值”或“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据《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四  清朝雍正帝时“因用兵西北,恐漏泄机密”,故设军机房,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清朝雍正帝说:“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规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鸦片战争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用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摘编——整理自赵尔撰《清史稿》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有何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汴京市场形式之大改观”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中国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新的经济现象在当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
2021-04-2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天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汉代书籍中关于地方特产的记载明显增多,如西北畜产安邑之枣、秦燕之粟、蜀汉江陵之橘、淮北常山河济间之荻、齐鲁之桑麻、渭川之竹、山西木材等。据此可推知,汉代
A.国内商品流通性增强B.重农抑商未真正实施
C.丝绸之路沟通中外贸易D.农产品打破自然经济的限制
2022-03-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绥江县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深层次反映了
A.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B.南宋租赁经济盛行
C.经济再发展资金不足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022-01-11更新 | 92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