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实行茶叶专卖制度。种茶的百姓为园户,官府向园户提供种植本钱,园户则将所焙制之茶除输租外全数交由政府收购,其性质相当于解放初期实行的统购。政府榷货机构根据收购茶叶的数量向商贾出售茶券(亦称茶引),商贾凭茶券到茶场提货(称为交引)。由于政府向园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又以较高的价格批发给商贾,政府获取了丰厚利润。至嘉佑中,由于主管官吏的官商作风,对园户的茶叶压级压价收购,影响了园户种茶的积极性,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导致产销脱节。加之管理不善,成本上升,使整个官卖制度经济效益下降。为了克服和改变这一状况,遂将全国茶的专卖改行通商法:茶商园户交易,则按质论价,也可讨价还价。这样既提高了园户生产积极性,又减少了官府收购及调拨的环节,使茶叶交易趋于优质优价的经济原则,也减少了交易程序。《宋史》记载,行禁椎(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茶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行通商法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可见改通商法财政收入有了增加。

——摘编自屠振林《我国古代茶叶专卖政策和茶税征收办法》

材料二   中国近代茶叶对外贸易与古代茶叶对外贸易最大的不同就是丧失了对外贸易主权而陷入极端的被动状态。中国茶农承受的出口税和内地杂税等各种捐税繁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出口税的负担。出口税最先在1842年《南京条约》中有所规定,后在1858年《天津条约》中重新规定按价值5%收取,即每担收税银二两半,后来因为茶叶每担价格从未达到50两,1902年开始减为一两半,至1914年又减至一两(等于七十美分)。由于茶市的持续低迷,茶商要求免税,自19191010日开始两年的免税,但因茶叶贸易情形未见好转,一直到1925年都停止征收茶叶出口税,到1927年永远取消茶叶出口税。随着中国茶叶出口税的取消,带来了中国茶叶对外贸易自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衰退的短暂恢复;另一方面是中国国内各种苛捐杂税的负担,茶叶每发生一次移动都需要纳捐,严重挫伤中国茶农种茶的积极性,影响农业商品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李玉梅《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动态比较优势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茶叶销售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茶税征收的特征。
(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税收制度的认识。
2022-02-15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请根据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开封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皇城正南门(宣德门)南去的大道叫做御街,两边称御廊,准许商人买卖交易。御街南去过州桥,直至朱雀门,两边酒楼、饭店、香药铺、茶馆、商店夜市直到三更。自州桥东转为东大街,经相国寺前门至宋门,有鱼市、肉市、金银漆器铺等。自州桥西转为西大街,有珠玉铺、鲜果行等等。皇城外东南方向的十字街一带,铺席热闹,附近的潘楼街是大商人云集的场所。珍珠、匹帛、香药等铺席,“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严,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其中莲花棚、牡丹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些瓦子中除做戏演出外,还有卖茶、卖画、卖故衣、卖饭以及算卦、赌博等等。

——摘编自《简明宋史》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籽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十三行”产生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清政府出于自身的利益支持“十三行”的发展,颁布一系列特殊政策,为“十三行”行商走向鼎盛创造了制度优势,在中外贸易大增的环境下,行商以良好的商业精神、开放的心态等,在对外贸易不断增长中抓住机遇,实现了创造财富的梦想,成为了当时最富有的人。同时他们以开放、兼容的姿态面对世界,促进了中西文化、经济等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十三行”推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扇门,打开了世界透视中国的一扇窗。

——张剑《清代初期广州“十三行”鼎盛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出现哪些“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朝中后期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简评“十三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2-02-08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衡水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史载:清代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吴江县的盛泽镇则是“舟楫塞港,街道肩摩”……当时,与汉口镇齐名的还有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上述记载中的市镇景象充分体现了
A.政府对商业极为重视B.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C.清朝对外贸易的繁荣D.自然经济的高度发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在北宋时期,对作奸犯科的不法商人,户部规定,私贩香药而被人举报的商人,就按照法律受到被驱逐出行会的惩罚。这从侧面表明,这一时期
A.行会得到法律认可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代中后期江南商业借贷的记载。据此可知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
人物地区事迹
吕玉无锡“向大户人家借了,几两本钱,往太仓、嘉定一路,收些棉花布匹,各处贩卖.走了四个年头,剩些利息”
何进贵淳安到徐家高价借贷,“寻一些买卖,待后起剩些利息还他,彼又得其所益,岂不是两相美乎?”
诸葛希孟泉州“与兄贷富人金,浮海为生”
歙上吴某锨县“以贫故,偕弱息贷富翁白金若干,贩盐来旌德”
A.政府支持民间借贷B.经济发展影响商业行为
C.抑商政策有所松弛D.因贫借贷成为社会主流
6 .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的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以及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道光《苏州府志》记载晚明苏州府“江南烟户业田多,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出乡村者十之一二。”这说明当时
A.工商业者成为社会的主要阶层B.市民阶层人口的增加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D.南北经济差距的加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学者统计,《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商业活动五起,地处中原的郑国独具其三。这反映了
A.春秋时期商业尚不发达B.郑国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郑国商业区位优势明显D.私商取代官商成为主流
2020-08-2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宋代蔡襄《荔枝谱》记载:“(荔枝)初著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券。若后丰寡,商人知之,不计美恶,悉为红盐者,水浮陆转以入京师。”这反映出宋代()
A.商业经营模式变化B.社会诚信普遍缺失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9 .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2020-12-02更新 | 4387次组卷 | 76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资治通鉴》记载,西汉时期匈奴“往往入寇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关市(边境贸易),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下列对这一现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争没能阻断民族间的经济交流
B.匈奴对西汉物产有较大需求
C.匈奴接受了汉朝先进的生产方式
D.经济交流符合汉匈两族人民的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